第8章 獨霸東北(第3/8頁)

這一天果真有了。

“我有一個根本意見”

--4A電報⑹之一

歷史已經證明,這一段是至關緊要的。

林彪用並不需要多少天才,卻是少不得的意志、膽略和果斷,寫下了黑土地內戰序幕揭開後的第一筆。

“一戰解決問題”11月19日上午,兩輛灰綠色,長鼻子像生了癩瘡似的剝落許多漆皮,如今在全世界的博物館都難見到的日本老式汽車,“吭吭哧哧”地從設在三經街的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門前啟動了,“吭吭哧哧”駛出了沈陽的“洋灰馬路”,拐上通往遼西的“電道”(日本人在東北修了許多公路,老百姓稱之為“電道”,形容其平坦、快。柏油路則稱之為“洋灰馬路”……今天一些老人還這麽叫)。

前面一輛敞篷的,坐的是警衛人員。後面一輛帶篷的,車廂裏是以李作鵬為首的參謀人員,還有林彪的秘書季中權。

林彪坐在駕駛室司機旁邊。

他戴頂釘著兩個扣子的灰布軍帽,裹件日本黃呢大衣,倚在靠背上。

對窗外本來就沒有什麽看頭的結了層白霜的大地,他似乎全無興趣,對車身的顛簸好像也無動於衷,兩道給人印象深刻的濃眉下,一雙不大的眼睛似睜不睜,這是一張瘦削、清秀、白凈,看上去要比39歲的實際年齡小幾歲的臉。這是一張看上去城府很深,使人難以捉摸的臉。這是一張若不是他的名字,人們也會認為是平淡無奇的臉。這是一張如今35歲以上的人都是非常熟悉,也非常討厭、,可以使孩子想到大灰狼,使大人想起中國歷史上所有醜角的臉--簡直就是面目猙獰!

那時候,人們可不覺得討厭,更談不上猙獰。

談到這張臉,在黑土地上與這個人打過交道的老人,有的說“親切”,有的說“嚴肅”,有的說“令人肅然起敬”,有的說“也看不出什麽”。

談到這個人,有的說他“不像個將軍”,有的說他“更像個學生”,有的說他“就像個大姑娘似的”。

一位老人說他第一次見到林彪,是在第一次反“圍剿”前。他是紅3軍的,林彪是紅4軍的一個師長,都駐在吉安東部一個鎮子裏。一天有人說林師長做報告,他跑去一看,站在講台上的怎麽是個孩子呀?!一口湖北話,挺尖、挺細,一字一句的,把“日本”叫“二本”。他也聽不明白,腦子裏轉來轉去就是一句話:這麽個清清瘦瘦的孩子,怎麽能當師長呢?

曾擔任過國務院衛生部副部長,現在是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副主席的季中權老人說,林彪一天24小時除了睡著了,腦子很少有閑著的時候,總是在思考問題。

此刻,車輪在轉,林彪腦子裏那個車軲轆也在轉,直到兩輛長鼻子汽車的車輪不轉了,他腦子裏的車軲轆還在轉。

有人說離開沈陽不久,車輪就不轉了,有人說是快到錦州時。有人說是車壞了,有人說是休息時,兩個從地方臨時雇來的司機逃跑了。於是,6個輪子就變成了4個蹄子。馬是管理處長何敬之弄來的。也不知他是怎麽弄來的,就像變戲法似的。每到這種當口,他都能露一手。

林彪率領的這個輕便指揮班子,各有各的神通,連毛澤東都挺感興趣。

1946年4月,曾專電詢問林彪,讓他介紹說明。

林彪騎馬的姿式挺好笑。兩肩耷拉著,有時還袖著手,頭隨著馬蹄的節奏一點一點。“大將軍八面威風”,他好像總沒睡醒。已經下幾場小雪了,騎個把小時就凍得受不了,就下馬步行。一雙日本大頭鞋在薄薄凍了一層的“電道”上邁動著,好像還挺有勁。

馬蹄得得,腦子裏那個車軲轆在轉。

腳步聲聲,腦子裏那個車軲轆在轉。

中央想在錦州西部打大仗。

11月14日,毛澤東在給“冀熱遼分局並告東北局、冀察晉局及黃梁、李沙”⑺的電報中,指示:以錦州為中心地區,為我全力集中作戰之戰略樞紐。

同一天,毛澤東又致電彭真、林彪:彭林:

十三日十九時電悉。頑十三軍,已在秦皇島撫寧地區集中,估計其後續尚有一個軍,至少集中三個軍,然後向山海關綏中之線攻擊前進。目前山海關作戰並非真面目戰鬥,我黃梁兩部四萬二千,遠道新到,官兵疲勞,地形不熟,目前開至叉院口駐操營必無好仗可打,即便殲敵一部,不過戰術勝利,而兵力暴露不得休整,勢將陷於被動,為避免此缺陷,謹慎使用主力,求於將來決戰時,一戰解決問題,應令李運昌、楊國夫兩部堅守山海關、綏中線,節節抗擊,消耗疲憊敵人,而令黃梁兩部從冷口,界嶺口分路隱蔽開至錦州、錦西、興城三角地區,處於內線,休整部隊,恢復疲勞,補充槍彈,熟悉地理民情,創造戰場,演習夜戰。俟敵進至綏中地區或興城地區,業已疲勞消耗至相當程度,我則集中最大兵力,計黃克誠三萬五千,梁興初七千,楊國夫七千,李運昌、沙克,在盤山錦州至山海關一帶者至少兩萬(新部隊可以參戰作輔助兵力)共約七萬人,於有利的時間地點,由林或羅⑻親去指揮,舉行反攻,分作幾次戰鬥,再次殲滅其二、三個師,最後全部殲滅三個軍,即能從戰略上解決問題,冀東已編成兩個野戰旅,可調至山海關、綏中、興城之線的西面山地隱蔽集結,於正面主力決戰時,從側面切斷敵軍後路。總之從內線作戰著眼,此種方針最為有利,你們是否同意,仍望考慮電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