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土八路進行曲(第4/5頁)

應該說,這是共產黨人在黑土地上撿的最大一筆“洋落”。

在3千多名日籍民主聯軍官兵中,人數最多的是醫護人員。

在黑土地上流過血的老人,幾乎沒有沒經過這些人醫治和護理的,老人都說這些人技術好,又認真負責。有的說有人不接受咱們的思想,但幹工作一絲不苟,有的說他們個個都像白求恩。“中申”、“高橋”、“淺野”……老人們講到這些名字時,是那麽親切。

就是,誰能忘記從自己身上取出過彈片的人呢?

小日本吃高粱米是沒法子了,當八路也是沒法子了。蘇聯占領軍不把他們當人,中國老西姓對他們也不客氣,中國的內戰又使他們回不了國,他們別無選擇。窮人當兵是為了肚子,他們當八路是為了腦袋。除此而外,他們只盼望這場與他們毫不相幹的戰爭快點結束,能夠早日回國與家人團聚。

可共產黨能打贏這場戰爭嗎?他們一開始就沒瞧起這支軍隊,及至美式裝備的國軍一路趕著這支軍隊,他們也跟著這支軍隊潰退時,這些正統觀念極強的悲哀的日本人,簡直有些絕望了。他們覺得自己站錯隊了。

但他們很快就被共產黨人征服了——這倒不僅是因為共產黨人最終征服了國民黨。

這種征服,從一開始就進行了。服裝破爛,槍械破爛的民主聯軍官兵,飯菜顯然沒有他們的好。這使他們感動。這支軍隊官兵平等,長官不謀私利。特別使他們驚異的是,到哪兒住下就幫老百姓幹活,從挑水、掃院子到種地,甚麽都幹。還有對他們這些有一技之長的人的謙恭態度。

他們曾擔心會被“洗腦”。這種事情始終沒有發生,可生活每天都在給他們“洗腦”。開頭,他們曾經把這些官兵與共產黨的關系,拿來與過去自己與天皇的關系進行比較。當他們覺得有了比較明晰的結論後,有人就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據說,除極特殊情況外,都末被批準。

從黑土地到平津戰場到海南島,這些日本八路和中國八路一樣,兩腳血泡地行軍,在戰場上出生入死。銘刻在天津和平門附近的烈士紀念碑上的“島田正和”和“坂口光造”,不過是倒在中國土地上的成三位數計的日籍戰士中的兩個。

最苦的是女人。“特殊情況”本是可以照顧的,可和中國人一樣的“東方的羞澀”,使她們難以啟口,照樣跟著爬山過河呵。開頭語言不通,想“方便”一下都不方便,一出隊列就有人跟上來。其實,讓她們跑也不知往哪兒跑呀。有時就邊走邊“方便”了。

論貢獻,一些人不但應該入黨,還應該成為像白求恩那樣的國際主義戰士。但這都是不可能的。他們過去“鬼子的幹活”,有人手上還沾著中國人的鮮血。即使個人是清白的,“國家出身”也不好。而且,利用日本人為自己打仗,也實在是張揚不得的。

同樣的原因,還不能和中國人結婚。

3縱8師有30多日本醫護人員,都快30歲了,男多女少。即便比例相當,愛情也不是按比例進行分配的。生活陰差陽錯地把這麽多異國異性湊在一起,多情的月老就熱情地牽線搭橋。牽來搭去,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中間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界河。

炮縱第2衛生所手術室日本護士白甜,和護士長姚喜奎戀愛。兩人都明白,今生今世只能是“同志”,只能有“國際友誼”,可愛情有時是不顧一切,甚麽力量也阻隔不住的。生不能結婚,死也要結發。一天晚上,在手術室雙雙自殺了。發現得早,搶救及時。護士長受個處分,調離了。

中國人可以和朝鮮人結婚,各種技術部門中,朝鮮人也挺多。和蘇聯人也可以結婚。蘇軍從大連撤退回國時,跟走不少中國女人。據說,後來中蘇兩黨翻臉,大罵出口,有不少被迫離婚又回來了。

愛情不但有國界,還有“人界”。這兩界有時不得逾越分寸,否則就會“喪失國格”、“喪失階級立場”。有時則提倡和鼓勵越界。一切都取決於政治需要,取決於政治這會兒要當月老,還是要當那個法海和尚。

注釋

⑴《四野戰史》第2冊,3頁。

⑵阿拉曼戰役,為1942年10月2日至11月4日,英國第8集團軍和德意非洲坦克集團軍,在北非進行的一次大戰,英軍大勝。

⑶《沈陽軍區歷史資料選編》,23、24頁。《陳雲文選》(1926一1949年)中(234頁),將“跑出城市”改為“走出城市”。

⑷《四野戰史》第1冊,17頁。

⑸《林彪元帥軍事論文選集》,109頁。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編印(1961年4月)。

⑹《沈陽軍區歷史資料選編》,167頁。

⑺“劉”是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譚”是東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