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血城(第2/3頁)

也吃不下飯。那煙呀火呀,屍體臭了那味兒呀,頭幾天別說吃飯,聞著就想吐,腦漿子都薰得疼。後來聞不出來了,也只能喝點湯。死了那麽多人,眼睛都紅了,不覺餓,不覺累,就想打。快打到鐵路邊上時,前邊一隊10多個人,每人10多顆手榴彈開路。第二梯隊全是炸藥包,光著膀子,機槍掩護往上沖。什麽命不命的,不要命了,往上沖就是了。沒打死的,就算爹娘再生了一次。有些電影、電視,一到了這時候,就祖國人民呀,老婆孩子呀,什麽都搬出來了。哪有的事兒呀!就坐在家裏瞎想胡編。

那敵人也真夠頑強的。一個個跟你死打,眼睛噴火出血的,好像一口氣兒能再打上七天七夜。一抓過來,往破屋裏一關,一會兒全癱那兒了,推都推不醒。

頭些日子,長春一中和吉林工學院請我去講傳統。講完了,我說我這輩子有三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會活到今天,還能娶個老婆,有兒子,有孫子。二是沒想到能當官,官還當得不小,農民當了司令。參軍第二年讓我當排長,我不幹,說咱打土豪分田地,有飯吃就行了。後來又叫當連長,我說這回說什麽也不行,咱幹不了。團長說:你不幹拉倒,我去找個國民黨來幹。我說那可不行。現在有些人也不掂量掂量半斤八兩,反正就是當官好,官越大越好。三是沒想到黨和人民這樣關心我們這些人,還有個離休制度。一想到這好日子,就想起那時候。

四平一仗,我們團傷亡300多人。主任犧牲了,兩個營長犧牲了。這還不是多的。逢年過節,或是不時路過四平,叨咕到四平,就想起這些人。有時又不大敢想,想起來受不了,總覺著就像欠著這些人似的……

很多老人都表述了同樣的感情。

他不像個將軍

——東野名將錄之四

6月22日前,四平攻堅戰前線總指揮是1縱司令員李天佑。

中等個子,黑,瘦,精幹利落,文質彬彬,穩穩當當。平時講話,交代任務,聲音不高,極有條理,絕少重復。講完了問你清楚沒有,讓你復述一遍,就說可以走了。進屋讓坐,臨走送出門。打一仗總結一仗,愛思考問題。

有的老人說他像林彪一樣,不像個將軍。

很難說平型關戰鬥主攻團之一的686團團長,和林彪的指揮作風有沒有什麽必然的聯系,但建國後曾擔任過大軍區和國務院一級領導的一些四野老人,都說自己在“林羅劉”身上,特別是在林彪身上,學到許多東西,彼此共同的烙記很多。四平攻堅失敗,首先是輕敵。

夏季攻勢攻無不克,有些人腦子熱了,只看到守軍幾個正規師團番號,又是剛打敗的潰兵,新兵多,士氣低。這是實情。但城裏警察多,特務多,還有政府機關、兵站、醫院、車站的工作人員,這些非戰鬥人員在督戰隊槍口下,都會朝外放槍。保安隊之類地主武裝,打野戰軍是烏合之眾,依托強固工事打防禦戰就不一樣了。土地被分,親人被鬥,這種人沒有督戰隊也和你拼命。結果,估計不超過2萬人,打出來3萬4千多。

由於輕敵,就未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兵力不足,就難於實施多路突破,突破後也難於迅速發展,結果到處頂牛。後來增加兵力,亦形成添油戰術。

由於輕敵,未等外圍據點全部肅清,炮兵也未全部進入陣地,就匆忙發起攻擊。有的部隊連地圖也沒有。原以為三五天即可打下,打著打著,有的部隊彈藥接濟不上了。

對於李天佑來說,還有點過於求戰心切了:反攻開始後,1縱還未撈上個像樣的仗打,太叫人眼饞心癢了。

據說,戰前,李天佑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李作鵬,還有鄧華司令員,都極力請戰,信誓旦旦地保證能打下四平。林彪踱步再三,點頭應允了。除了對敵人實力共同估計不足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忽視了自己的先天不足:他們還缺乏攻堅經驗,如果不是“沒有”的話。

追不上,打不垮的共產黨人,一直是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跑動中,和對手鬥力鬥智——主要是鬥智。現在,朝氣蓬勃的共產黨人發展了,強大了,可以憑借實力和對手爭鬥,較量了。他們不失時機地表現了這一點,並憑借一貫的英勇、頑強精神,啃下了大半座城市,極大地震撼了對手。但是,在黑土地上,他們還是第一次這樣實打實地進行攻堅戰。他們缺乏經驗,也缺乏教訓。戰前,他們不但輕視了對手,似乎也沒意識到自己的這一點。就是說,這一戰,他們有點不知彼,也有點不知己。

生活中到處都有第一次,特別是在一個新時期開始的時候。昨天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今天他們同樣需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