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金秋(第4/6頁)

“跟他打仗心裏有底。”

當年2縱的老人都這麽講。

(不光2縱,幾乎每個縱隊的老人,都這樣評說他們的司令員。)秋季攻勢中,2縱主要任務是在四平附近箝制新1軍。

此前2縱的一篇力作,是夏季攻勢第一仗——懷德、大黑林子殲滅戰。

5月的吉林,春寒還帶著股逼人的氣勢。清晨站在曠野裏,脊背一會兒就涼嗖嗖的了。

懷德鎮像個摻了些高梁面的窩頭,隆起在春日潮潤的黑土地上。城墻上明碉累累,城腳下暗堡重重,一道寬8米左右,深3米左右的外壕,環繞著城墻。壕外屋脊形鐵絲綱和鹿砦,層層疊疊。周圍一馬平川,只在西南角有道雨裂溝伸到城下。溝旁灌木叢生,光禿禿的枝條上,鼓著淡綠色的葉苞。

突破口,主攻方向,箝制方向。兵力配置,主攻方向絕對優勢兵力,一梯隊,二梯隊,預備隊。炮兵陣地,縱隊炮團和各師炮營及各團炮兵,全部使用在主要突破點上。

對於一個久經戰陣的將軍,當敵情和地形盡收眼底時,腦幕上就會像電子計算機屏幕一樣,隨之閃現出各種克敵方案和數據,而勝利也就在此刻同步前進了。

別看劉震打完仗就回哈爾濱,把部隊扔給政委吳法憲等人,像個“甩手當家的”,打起仗來可是半點不含糊。更何況這是黑土地的反攻第一仗。就像一場籃球賽,一開場能否壓住對手,一出手就投進三分球,還是被人連奪籃板球,事關全局,非同小可。

5月17日懷德還未打響,城南十裏堡方向槍聲驟起。長春新1軍四個團援兵,被早已等在那裏的1縱和獨立師阻住了。接著,大黑林子地區又槍聲大作,5師和從四平出援的71軍兩個師打響了。

來得正好。

激戰一夜,懷德守軍新1軍新30師90團和保安17團大部被殲。殘敵退守城東關帝廟和大燒鍋內,拚死抵抗,不斷打信號彈呼叫救兵。

這時,林彪命令獨1師單獨阻援,1縱迅速南下大黑林子,與2縱圍殲71軍主力。

這實在是節骨眼兒上的一招妙棋。如果攻占懷德再調兵打援,71軍失去目標會拔腳溜掉,結果吃小魚丟大魚。現在小魚把大魚粘往了,靠不攏,不能溜,大魚小魚一鍋燴。

林彪在雙城踱得有板有眼有章法,還要前線指揮員打得有板有眼有章法。

黑土地上夏季攻勢以後,有些戰鬥就是由於前線指揮員未能完成“東總”意圖,而未能達到預期目的的。

劉震留下部份兵力圍殲殘敵,以主力迅速南移截斷71軍退路。結果,守敵和援敵全成了甕中之鱉。

反攻第一仗,前線主要指揮員劉震,功不可沒。

老人都說,戰爭年代攤上個能打仗的指揮員,那是福氣。東南西北,甩開膀子打就是了。打勝仗,少流血,還能學到許多本事,否則,你就跟著窩囊去吧,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更不用說今天跟你談論這些了。

之八:鄧華及其他夏季攻勢後,和8縱、9縱同時升級為主力的7縱,還未升級前(叫“鄧華縱隊”、“遼吉縱隊”),就以主力的姿容馳騁在黑土地上。直到遼沈戰役結束,7縱陣陣不落,而且都是獨當一面的角色。

古今中外,一支軍隊能不能打,首先取決於指揮員的水平。兵無強弱,將有巧拙,強將手下無弱兵。

7縱司令員是鄧華。

很多老人都說鄧華有謀略,看得準打得狠。有的老人還拿自己縱隊的司令員和鄧華比,說鄧華“厲害”。有人說四平攻堅前,鄧華認為兵力少,建議再增加一個縱隊,林彪未置可否。

老人都說鄧華“軍政雙全”。這應該是無疑問的。不然,彭德懷從朝鮮半島回國後,鄧華大概不會是志願軍代司令員又代政委。

按照常規,這樣一位將軍,應該是員風度謙和的儒將。一些老人卻說他能打能罵:“狗養的”,“狗操的”,“娘賣X的”,罵你罵得狗血噴頭,愛你愛得像兒子。

有的老人說,也不知怎麽回事兒,有時挺不痛快的,領導罵幾句反倒挺舒服了。大概那時不罵人的領導不多,就興這個,罵慣了,“罵是愛”。不過,今天有天大理,你罵個試試?別說部下,親生兒子弄不好都和你翻臉。

談到7縱特色,一些老人說:真能打,也真能搶,兩頭冒尖,野。

人家在村裏住上了,7縱來了,“起來!起來!”就得把熱乎乎的炕頭讓出去。遼沈戰役圍殲廖耀湘兵團,過大淩河時,幾支部隊擠在那兒。7縱到了,機槍朝橋頭一架:誰也不準過,誰過就突突誰!

這些,都是其它縱隊和幾位抗戰時在鄧華身邊工作過的老人講的,對於黑土地上的鄧華的具體情況,都不了解。7縱這個軍的番號,1952年就撤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