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紅雪

秋季攻勢後,是連續三個月的大規模冬季攻勢。

三次攻勢,共殲滅國民黨軍隊30萬8千多人,攻占城市77座。共產黨占領區面積已占黑土地的97%,人口達到86%。民主聯軍發展到十二個縱隊,又一個炮兵縱隊,一個鐵道兵縱隊,十七個獨立師加地方軍,共105萬人。國共兩黨在黑土地上的地位,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血液是勝利的代價。”

克勞塞維茨說的。

紅與白

1947年12月15日開始、1948年3月15日結束的冬季攻勢,第一仗攻克彰武,全殲守軍49軍79師,接著將新5軍43師、195師聚殲於公主屯地區。第二階段攻勢轉向遼南,先後攻克遼陽、鞍山,迫使營口暫58師火線起義。乘冰雪未融化,鋒銳指向戰略要地四平,一舉奪下。吉林守軍見勢不妙,棄城逃進長春。

血戰彰武

秋季攻勢還未降下帷幕,雪花就扯開了冬的幔帳。一層又一層,紛紛揚揚,把煙火薰燎的戰場打掃、鋪撒得晶瑩、銀白。純凈而冷酷的雪白統治了空間,還想掠劫時間。手表上的時針,因氣溫驟降變得踉踉蹌蹌。倒是揣在胸前、今天已經差不多成了古董的懷表,以從容自若的步履顯示著自身的優越。

瑞雪兆豐年。從1946年的奇寒中走出來的共產黨人,天天月月都是金秋。眼下,他們又要收獲一座血城——位於沈陽西北的鄭家屯和大虎山鐵路線上的彰武。

守軍利用彰武縣城周圍高地,修築很多地堡。奪占彰武,首先要控制這些制高點。

在這次占鬥中榮立特等功,成為戰鬥英雄的黃達宣,所在連攻擊目標為城南山上一座苗圃。排長黃達宣的3排為尖刀排。

老人說,看地形時,哪兒有棵小樹,哪兒有堵雪墻,哪兒有個雪窪,都指點得清清楚楚。哪個班從哪兒上,哪個組爆破哪道障礙物,炸藥包放什麽地方,拉火後在哪兒隱蔽,哪挺機槍打哪兒,掩獲誰,都講得明明白白,落實到具體人。

回來後,又在沙盤上反復演練。實戰時只在1排攻擊時出點意外,被敵人火力壓迫在雪坡上。這時,3排已將幾座地堡炸毀,完成任務了。見狀,他立即將3排兵分兩路,從側翼攻了上去。

外圍戰鬥很順利,2縱和7縱都按預定計劃控制了制高點。攻擊縣城,5師5分鐘突破防線,5小時結束戰鬥。守軍依托工事頑抗,不斷組織反沖擊,都被打垮。整個戰鬥呈一面倒趨勢,沒有僵持,也沒有幾次沖擊不下的情景。

這一節的題目,似乎不妥?

劉學友老人說:從軍政大學畢業後,長那麽大第一次上戰場,就是在彰武前線搶運傷員--我是民工大隊的副大隊長。

沖擊道路的雪地上,紅的,黃的,到處是傷員和烈士遺體。第一次見到那場面,真懵。民工比我還懵,問我:這個腿斷了,那個腦袋有個窟窿,先背哪個呀?我哪明白呀!可烏紗帽戴在頭上,也不能裝孬,就說:什麽這個那個的,快背!第一個腸子出來了,我不大敢看。那個傷員還明白,但說不出話,就用手抓摳我的肩膀,那意思是感謝我背他。我這眼淚都要下來了。都是軍人,人家打仗命都豁出去了,咱背一下子算個[毛求]?就說:好同志,你放心,我一定把你背出去!背幾次就有經驗了,先摸摸鼻子有沒有氣兒,先背重的,後背輕的。重傷員大都不會說話,一是流血多,二是凍的。有的抓住你就不放。是輕傷,就告訴他:先等會兒,我先背重傷的,馬上就回來背你。

我背回10多個傷員。身上弄得那血呀,凍得嘩啦嘩啦的。回去後,棉衣都擰出血來,做夢都粘乎乎的。

最後處理烈士遺體。用大車拉,一車十幾個,二十幾個,一車車拉到山上一個大坑裏埋了。我們弄的那個大坑裏有幾百。開頭有木櫃子,後來沒有了,就那麽埋。木櫃子都是老鄉的,東北家家戶戶都有那種裝米的一人長短的大櫃子。不管在什麽地方,打一仗,附近村子的米櫃就光了。

大坑旁山坡上有個廟,廟裏有個和尚,站在那裏,閉著眼睛,直念“阿彌陀佛”……

血染王道屯

攻占彰武後,2縱、3縱、7縱將新5軍兩個師,包圍壓縮在沈陽西北王道屯、文家台、黃家山和公主屯一帶村落裏。

王道屯一仗打贏了,也打慘了。

張耀東老人,當時是2縱6師17團1營1連3班副班長。

老人說:王道屯是個不到50戶人家的小村子。敵人是195師585團,已經修好了工事等上了。偵察報告卻說是一個連加個營部,剛進村。團裏決定趁敵人立足未穩,沖進去把它一口吃掉。

就我們一個營攻擊。1連、2連並肩突破,3連是預備隊。村口有個胳膊肘彎兒,兩個連全打那兒了。那輕重機槍打的呀,就像用掃帚似的,雪打得都迷眼睛,我的狗皮帽子穿倆窟窿。3連再上,也不講究戰術,還是硬上,也打趴那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