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布衣宰相

若論貞觀時代的宰相誰出身最貧寒,馬周絕對名列第一。

馬周,字賓王,山東青河(今山東省茌平縣茌平鎮馬莊)人,出身貧農。說他八輩兒貧農似乎也不冤枉。

作為一個貧困的落魄書生,最終能成為貞觀時期宰相班子的成員,馬周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

雖然出身貧寒,但馬周從小就很好學,尤其喜歡研究《詩》和《傳》,胸藏濟世之才,但在入仕之前,一直郁郁不得志,雖然曾經被補充為博州的助教(當地教育局後備幹部),但因為工資太少,生活一直拮據。

貧困的生活讓馬周逐漸養成了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他整天飲酒、不幹本職工作,為此遭到了頂頭上司的嚴厲批評,但馬周似乎不為所動,而且領導越批評,馬周越是死豬不怕開水燙,最後實在忍耐不下去了,幹脆來個豬八戒下山——不伺候(猴)。

辭職後的馬周,開始了四處遊蕩的生活,幾年內他的足跡踏遍了曹州和汴州的大片土地,這期間馬周的確增長了不少見聞,但不變的是每到一個地方依然會遭到別人的譏諷和嘲笑。

原因只有一個,它屬於三無人員:無錢、無權、無背景。

難道我這一輩子就活的這麽沒有尊嚴嗎?

不!我不甘心,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給所有人看。

就算天再高,雲再遠,那又怎樣?只要踮起腳尖,就會更加靠近陽光!

在眾人的一片冷嘲熱諷中,馬周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向西走進了長安,他相信在長安一定會大展宏圖。

有理想的人總是幸福的,但是實現理想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有時候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馬周最終能被李世民重用,其實還應該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常何。

在進入長安的不久後,一個很偶然的機會,馬周有幸進入常何的府上當了門客。當時李世民已經即位,常何因為在玄武門事變中有功,所以被封為右驍衛中郎將。

身為將軍府上的門客,馬周的地位一下子提升了不少,至少生活上有了保障,而且憑借著自身的才能,經常為常何獻計獻策,所以深得常何的常識。

但馬周的心中對此並不滿足,或許是他的抱負過於偉岸,或許是他的才能讓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僅僅當個門客,所以他經常獨自苦悶,他始終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像房玄齡、杜如晦那樣,身為良相,為民造福。

馬周沒有想到,在不久的將來,自己的願望真的實現了。

而且是鯉魚躍龍門!

命運之神終於垂青了這位胸懷大志的青年人。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六月,天降大旱,李世民召集文武百官商討如何救濟老百姓,並讓每個人都說說自己近期的不妥之處。

在這次會議上,常何向李世民提了20條建議,說得不僅條條在理,而且邏輯清晰,這讓李世民很是詫異,在李世民看來,常何是個粗人,本身並無學問,今天為什麽一下子說得那麽有水平,所以李世民認為這裏邊一定有文章。

在李世民的追問下,常何說出了實情,20條建議全都是門客馬周代寫的。

真是不聽不要緊,一聽嚇一跳,李世民實在想不到常何的府上還有這麽有才能的門客,而在此之前,他居然沒有發現,以至於人才被埋沒。

所以李世民急忙讓常何將馬周帶上朝,與之對話,具體說了什麽內容,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最終的結果是讓馬周在中書省值班侍奉。

馬周就此進入了大唐帝國的中央行政機構——中書省。

從一個門客一下子進到了中央部門工作,這讓馬周有些始料未及,他曾經想到過會實現理想,但沒有想到幸福會來的如此突然。

激動之余的馬周,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由於有他的突出表現,貞觀六年,被授任檢察禦使,不久後成功升至中書令。

至此,在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後,馬周成為了宰相班子的成員。

由於出身平民,所以後人給了他一個稱號:布衣宰相。

布衣出身的宰相馬周比那些出身高貴的官員更能理解老百姓的疾苦,所以當了宰相後,他經常向李世民提出很多利國利民的建議,例如不要大封宗室、躬行節儉、減少徭役、嚴格考核地方官、減少征收賦稅等,這一切都被李世民所采納。

馬周性格嚴謹,憑借著自己敏銳的觀察、縝密的思維對制度方面的建設,也有突出的貢獻。

例如,在官員服飾方面,一改先前只有黃、紫兩種顏色,而改為黃、紫、紅、綠、青五種顏色。一、二品為黃色;三品為紫色;四、五品為紅色;六、七品為綠色;八、九品為青色。這樣不僅使官員的品級從服裝顏色上一目了然,而且使官員更加明白自己品級應承擔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