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後宮良佐

長孫皇後雖然不是文臣,如果從她的才能來評價,她躋身李世民智囊團並不屈才。

在古代,皇帝除了處理好朝政之外,還要處理好後宮事務,對於皇帝來講,後宮事務是和朝政一樣的大事,關系到國家興衰(參看楊堅同志的事跡),而皇帝由於事務繁忙,不可能照顧全面,所以就需要一位賢明的皇後來替自己打理後宮的具體事務,是為“賢內助”。

長孫皇後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賢內助”!

文臣滿腹經綸,多謀善斷;武將勇猛善戰、功勛卓著;他們都是皇帝的得力助手,而長孫皇後以“賢內助”的身份,成為李世民的女智囊,亦應載於青史。

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會有個鼎立支持的女人,這句話用在李世民和長孫皇後這對夫妻身上,實在是很貼切,作為隋朝大將長孫晟的女兒,長孫皇後出身高貴,自幼用功讀書,奉行禮法,自13歲嫁給李世民後,就一直默默地為自己的夫君奉獻著,除了妻子應盡的義務之外,長孫皇後還經常和李世民討論詩書、研討古今,使李世民受益頗多。

可以說,兩個人既是夫妻,也是朋友。寫到這裏,我到是建議現代的年輕夫妻們,可以向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學一學婚姻的經營之道。

大家應該還記得,在玄武門事變之前,所有人都凝神等待時,她的出現,一個淺淺的笑容,一句“大家要注意安全”的溫暖話語,激勵了所有在場的人,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看出,長孫皇後是一個心細之人,而且為了自己夫君事業的成功,即使讓他一個婦道人家挺身而出,也在所不惜。

李世民即位後,長孫皇後助政之功尤其多,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七月,李世民進封長孫無忌為尚書右仆射、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在這裏我們不談李世民當時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單說長孫皇後,當她聽到這個消息後,心中惴惴不安,多次向李世民建議撤掉自己哥哥的職位,按照常理,自己貴為皇後,哥哥身居要職,本應該高興才是,為什麽要極力建議撤掉自己哥哥的官職呢?

事實上,在長孫皇後的心中,一直防範著一件事。

這件事就是外戚專權!

自幼熟讀詩書的長孫皇後對漢代諸呂和霍氏專權頗為熟悉,她明白,外戚如果權勢過大,會引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會引來殺身之禍,所以她對此類事情很警覺,極力避免因自己榮居後位而導致外戚專權。

長孫皇後無疑是很聰明的,因為她看透了人心,她明白,人的內心欲望是無止境的,國家政權本來是不屬於她這個家族的,而外戚一旦執掌大權,由於內心欲望的不可遏止,很可能會導致亂政的出現,所以長孫皇後要把外戚專權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之中。

為此,她還專門寫了一篇駁東漢明帝明德皇後的文稿,認為正是因為明德皇後不能抑退外戚,而導致外戚專權,最終成為亂政的禍源。

長孫無忌最終辭去仆射的職位,不能不說與長孫皇後的阻諫有關,在前邊我們說過,李世民很有可能是在考驗長孫無忌,或許長孫皇後早已猜透李世民的心思,除此之外,她也盡量不讓自己的親戚在朝中為官。

不論如何,長孫皇後以自己的身體力行,極力維護李唐皇室的長治久安,同時也是為了保障長孫家族的安全。

夫唯不爭,天下莫與爭!

長孫皇後的賢明還體現在對李世民情深意篤,李世民有一次得了重病,很長時間不見好轉,她晝夜侍奉,而且自己準備了一包毒藥,她的想法是,如果李世民一旦病故,自己也將追隨夫君而去。

很多人看到這裏,或許認為其中有作秀的成分,但是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相信這段史料記載。

在我看來,我們其實有太多情感內質的精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淡化,不是我們不曾擁有,而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丟失了太多我們本應擁有的很多東西,其中包括高貴的情感和道義的信念。

貞觀十年(公元636年),長孫皇後病危,太子李承乾想奏請李世民釋放囚徒和召方士入宮為母親做佛事,以祈求母親盡快好起來,兒子的孝心,母親當然能深刻的體會,但長孫皇後拒絕了,理由是生死由命,不是人力所能為,不可勞民傷財,讓皇帝受百姓的指責。

彌留之際,長孫皇後取出了那包保存已久的毒藥,然後告訴李世民說:臣妾以前隨時將這包毒藥帶在身上,目的是如果皇上一旦有什麽不測,臣妾將追隨陛下而去,誓死不當呂後專權。

一句話,讓李世民頓時感動的淚流滿面。

同時,我們也能看出,長孫皇後臨死都沒有忘記防止外戚專權,因為她已經看透了所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