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來來往往(第2/2頁)

蕭嵩到達瓜州前線後,並沒有和吐蕃人立即開戰,而是仔細分析了目前的局勢,在經過一番研究調查後,他發現瓜州的局勢完全可以不通過戰爭來穩定,而要想做到這一步,就必須要找到實現這個目的的關鍵因素。

所以他的策略並沒有從相關的戰略戰術下手,而是從一個人身上尋找突破口,這個人就是吐蕃的一個大將,名叫悉諾邏恭祿。

悉諾邏恭祿是一個即勇猛又很謹慎的將領,在吐蕃具有很高的地位,先前就是他率領著吐蕃大軍攻陷了瓜州,並且揚言要繼續東進。

不過在蕭嵩看來,外表越堅硬的人,反而越有最致命的弱點。悉諾邏恭祿由於打了勝仗,又放出話來說要繼續東進,所以就引起了吐蕃國王強烈的征服欲,他下令讓悉諾邏恭祿不要耽擱時間繼續向東進攻,然而悉諾邏恭祿卻遲遲沒有行動,這到並不是因為悉諾邏恭祿故意違反命令,是因為作為前線指揮官他才是最了解戰局的,在悉諾邏恭祿看來,剛剛打下了瓜州,目前最需要的補充軍需。

國王要向前,大將要軍需,所以矛盾出來了!

而這個矛盾恰恰被老謀深算的蕭嵩所看到。

於是,他開始讓人四處放風說悉諾邏恭祿之所以遲遲不向東進兵,並不是因為軍需不夠,而是因為他想和大唐和談,實現以戰養戰的目的。這個計策其實很眼熟,後世明朝的袁崇煥就是這麽死在了崇禎的刀下,而此刻悉諾邏恭祿的命運和袁崇煥一樣,被吐蕃國王找個借口召了回去,一刀結果了性命。

看來,反間計對於身處高位的人來講,確實是屢試不爽。

接下來的事情,相信不用我說大家也能夠猜到,沒有了悉諾邏恭祿的吐蕃軍隊實力大減,幾次戰役下來傷亡慘重,不得已放棄了瓜州,退回吐蕃國內。

消息傳到長安,李隆基大喜過望,沒過多久就將他充實進了宰相班子,任命他為中書令。

蕭嵩出奇謀打敗吐蕃,以軍功進入到宰相班子,這一點和當年的張嘉貞頗為相似,相對於蕭嵩,另一位宰相裴光庭的經歷就有些平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