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盛唐氣象(第2/2頁)

隨後,音樂的節奏開始急轉而下,節拍由抒情柔緩轉變成急促,這是進入曲破段落的過渡,當樂曲真正進入“曲破”段落後,整個音樂是“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捍玉何鏗錚”,隨著音樂氛圍的不斷濃烈,樂舞達到最終的熱烈高潮,最後又返回到舒緩的節奏,當樂器奏出最後一聲長音時,舞蹈者也最終收攏羽翅,樂舞在一片平靜祥和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霓裳羽衣曲》中的舞蹈,也可以稱之為《霓裳羽衣舞》,在當時的宮廷中,將這段舞蹈跳的的出神入化、富余青春活力的正是備受李隆基寵愛的楊玉環。

前邊我們說過,楊玉環之所以受到李隆基的寵愛,除了具有天資國色之外,極高的藝術修養也是她能夠受寵的關鍵因素。

事實證明,史書上記載她“善歌舞,通音律”並不是吹牛,在舞蹈領域,楊玉環尤其擅長西域康國的《胡旋舞》,其節奏鮮明,活潑輕快,舞蹈動作變化多端,服飾新穎別致,民族風格濃郁。楊玉環在《胡旋舞》中可以在極快的節奏下,連續完成多圈的旋轉動作,顯示了她作為舞者的高超技藝。正是因為她有跳《胡旋舞》的功底,所以當她聽到《霓裳羽衣曲》時,一個舞者天生對於藝術的敏感性讓她不由自主的將《胡旋舞》中的旋轉動作,巧妙的運用到刻畫仙女形象的《霓裳羽衣舞》中,增強了舞姿的流動飄逸感,使其更富於“仙意”。

今天我們雖然已經不能聽到原版的《霓裳羽衣曲》,更不能看到楊玉環那曼舞輕姿的《霓裳羽衣舞》,但通過史料記載,我們還是能夠了解到這部代表盛唐氣象的音樂,繼承了清商大曲的華夏正聲結構,又容納了西域音樂的胡風色調,這一漢胡融合的音樂精品,恰是盛唐博大融匯、含納百川的精神氣象寫照。

據傳說,霓裳羽衣曲可以分為舞蹈版、純器樂版兩個版本,一個是視覺的震撼,另一個則是聽覺的美妙享受,而白居易的那首《臥聽法曲霓裳》,則會讓我經常想起李隆基是不是和他的300名梨園弟子一同合奏過《霓裳羽衣曲》,那講是多麽波瀾壯闊的場景。

《霓裳羽衣曲》在開元、天寶大唐帝國的黃金時代曾經盛極一時,安史之亂後,這首樂曲沒有在皇宮內再演奏,但由於其曲調優美,構思精妙;各地方的藩鎮紛紛排演,因此諸多文人或歌詠或筆錄,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才使得《霓裳羽衣曲》的曲譜雖然在唐代以後就已經失傳,但它的名字以及相關的內容依然可以流傳到今天。

《霓裳羽衣曲》曲譜的失傳固然是唐樂的不幸,但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或許反而促進唐樂在民間的積存,據很多專家學者考證,今天的西安鼓樂(長安古樂)無論是節奏、曲式、調性等方面,都有唐代歌舞大曲的影子,我想他們可能都是唐樂的遺風遺韻,或許其中就有《霓裳羽衣曲》的蹤跡!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