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波攻擊

李林甫清楚的知道,他的第一波攻擊雖然使太子李亨集團損失不小,但很多人僅僅是貶官而已,未來說不定哪天依然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所以第一波攻擊李林甫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他心裏並不踏實。

在第一波攻擊過後,李林甫一直在等待機會實施第二波攻擊,因為扳倒一個強大的政治集團,僅僅依靠一次整治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祭出一套組合拳,才有可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說第一波攻擊是利用太子集團過於親密而挑起李隆基那敏感的神經,從而對太子集團施以重拳的話,那麽李林甫的第二波攻擊是從李亨集團的內部矛盾入手的。

李亨的良媂(太子內官,正三品)杜氏的父親,時任贊善大夫的杜有鄰,與其女婿時任左驍衛兵曹的柳勣,都是東宮的屬僚。柳勣是個品性低劣、志大才疏的人,以追求功名利祿為榮,尤其喜歡結交豪傑,當時與淄川太守裴敦復、北海太守李邕、著作郎王曾等人結成好友,按說善於社交並不是什麽壞事兒,但杜有鄰卻認為這個女婿不務正業,整天只知道和那些官僚吃吃喝喝,所以內心深處對柳勣十分反感。

一來二去的,丈人和女婿之間產生了深刻的矛盾。天寶五年(746年)十二月終於在一次宴會之後,雙方因為喝高了酒而徹底鬧翻。

為了報復杜有鄰,人品卑劣的柳勣居然制造謠言說杜有鄰妄稱圖讖,和太子暗中密謀,不斷議論皇上的是非,很快這個謠言被李林甫所獲悉。

事實證明,堡壘一般是從內部開始崩潰瓦解的這句話,用在此刻的李亨的太子集團的身上,實在是再合適不過,只是這一次惹火的不再是李亨,而是不起眼的柳勣。

不過,柳勣一定想不到,他制造的這起家庭矛盾,居然會為李林甫創造了血腥屠殺的機會。

李林甫就像一只嗜血的蒼狼一樣,時刻在尋找獵物,柳勣的制造的謠言,讓他再一次找到了可以重創李亨的機會,現在他要做的就是利用柳勣制造的謠言,將這件事情無限的放大。

於是李林甫利用他所掌控的司法權力,派出親信京兆士曹吉溫和禦史台的人一同審理本案,那些禦史們是何等聰明,曹吉溫的出馬他們已經明白了李林甫的用意所在,所以在匆匆審訊過後,便認定柳勣是整個事件的罪魁禍首,將他和杜有鄰、王曾等一同仗斃於大理寺。

仗殺朝廷命官,必須要經過皇帝的同意,如此看來李林甫在事先已經將這件事向李隆基做了匯報,從上次事件中多人被貶到這次一上來就仗殺三名朝廷命官來看,李隆基的憤怒正在升級,當然這其中不能排除李林甫的從中運作,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太子李亨集團除了讓李隆基忌憚之外,還有一層原因,那就是李隆基意識到了太子集團的人員成分太雜。

李隆基是不可能知道每一個東宮附屬的人和太子李亨究竟是什麽樣的關系,但在他看來,凡是李亨結交的人,都應該具備一定的素質,甚至是國之棟梁,現在東宮裏居然會出現柳勣這樣的卑劣之人,正所謂印象決定前途,在李隆基看來,和柳勣交好的人絕不是什麽好人,即使是和他產生矛盾的杜有鄰,也未必是什麽好鳥,正所謂狗咬狗一嘴毛。

當然,東宮出了這樣的人,李隆基最為不滿的還是太子李亨,在我看來,仗殺兩名朝廷命官,這是李隆基對李亨警告力度的升級,他的潛台詞是:如果不自律,下一個很可能是你!

事實證明,在柳勣、杜有鄰、王曾三人接連被仗殺後,確實讓李亨大為驚恐,他不得不再一次妥協。不過李亨的方式並沒有什麽創新,依然像上次一樣,不得不忍痛割愛,貶杜良媂為庶人。

我們常說一種招數如果重復使用兩次,就會讓人感到乏味,更何況是不可測的宮廷政治鬥爭,李亨本以為他這種忍痛割愛的做法,會稍稍平復李隆基內心的憤怒,然而事實證明,仗殺他的三名嫡系,這僅僅是個開始。

在李林甫的不斷扇風點火下,李隆基決定繼續采用斷然的措施,進一步打壓太子李亨集團,以防止李亨勢力的膨脹,於是他默許了李林甫接下來的血腥屠殺。

天寶六年(747年)正月,李林甫派出爪牙羅希奭將與柳勣交好的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復仗殺在自己的府中,鄴郡太守王琚因為和李邕在一起敘過舊,被貶為江華司馬。

當李林甫看到這些人一個個在仗刑之下皮開肉綻、口吐鮮血之時,他並沒有生出一絲憐憫之心,那血腥的場面反而使他生出了趕盡殺絕的決心。

在我看來,事實上這是李林甫心虛的一種體現,因為他內心十分明白,和李亨比起來自己不過是個臣子,之所以現在能夠呼風喚雨,是因為他的背後有李隆基的支持,所以他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將李亨徹底打翻在地,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的實現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