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一章 和平時期的朝鮮(第2/8頁)

不過,線索還是有的,而且還不少,這事不算完全無解。

我們目前知道的資料是,俞大猷本人精通劍法,而且是一種古代雙手劍法——荊楚長劍。這不是劍法的具體名稱,而是指流傳在一定區域裏的一種劍法。他那位劍法師傅在他劍法大成後,曾說他日後天下無敵矣——這話當然不太好當真。不過從他和少林寺的淵源中,可知他確實武藝過人,是當時罕見的高手。

俞大猷南下路過少林寺的時候,進去是一個人,出來卻變成了三個人。他從少林寺帶走了和尚們推選出來的兩個和尚精英宗擎、普從,跟隨他南下學習劍法。在少林寺裏的具體情況,據他自己說,有一千多號小和尚給他表演了少林武術,他看過之後,認為不少真功夫失傳了,於是就跟少林大和尚說了,少林大和尚就讓少林小和尚們選舉了兩個精英小和尚,跟隨俞大猷學武去了。

這事很不對,裏邊肯定有問題。

俞大猷看完一千多少林和尚的表演後,張口就說少林功夫不是真功夫,是花架子,那一千多號少林和尚能服氣?他俞大猷又不是佛祖,能舌燦蓮花幾句就把一千多彪悍的少林和尚全都鎮住。所以我猜測中間過程被他故意略去了,至於具體過程是什麽,他不說,我們沒法知道。如果按武俠小說的套路,必然是俞大將軍打遍少林無敵手之類,最後才能出現這個結局。

記載這事的,是俞大猷應少林寺和尚要求寫的一篇紀少林寺修十方禪院的文章。這篇文章寫好後,被少林和尚帶回去,刻成石碑豎在少林寺。所以其中如果有被俞大猷故意略去的情節,也很容易理解……不能這樣打人臉不是?

話說宗擎、普從兩和尚,跟著俞大猷學了三年多,覺得技藝已成,要回少林寺,走前跟俞大猷請示:我們學了您的劍法,現在準備回少林去,選合適的僧人傳授,以便把這門劍法流傳下去,您看可以不?俞大猷慨然應允。

又過了十三年,忽然門丁來報,門外有一和尚求見。俞大猷請進來一看,卻是宗擎和尚。兩人唏噓完,宗擎告訴俞大猷,那普從和尚已經物化西去,但俞大猷教授的劍法,少林寺中已經有百多僧人精通,可以放心不會失傳了。

這裏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兩位和尚回少林前,特地向俞大猷請示了是否允許他們把劍法傳給少林寺的其他和尚。

中國武術傳承規矩甚多,什麽傳男不傳女之類,兩位大和尚這麽做很正常。而俞大猷的那位劍法師傅李良欽,壽命特別長,一直到九十多歲才去世。俞大猷平倭成功後,還特地上書為他請功過,當然,李師傅以傳統的武林高手姿態,沒要。

這麽一說,大約能理解俞大猷為什麽把書名叫《劍經》,說的卻是棍法了。

和尚要傳給少林其他和尚,尚且要請示俞大猷征求他的同意,那如果俞大猷把這門劍法直接給印刷成書大肆販賣公示天下,那豈非成了師門逆徒?要是按照武俠小說的套路,接下去多半就是師門追殺這個泄密分子等等曲折情節。

當代武術名家,馬家刀法傳人馬明達先生的解讀認為,《劍經》裏的棍法和其他武術理論,其實隱含了很多雙手劍法在內,因此很可能俞大猷以棍代劍,把他那門劍法給隱藏在《劍經》裏了。

我覺得這是目前最合理的答案。大家如果有空,不妨多去考據、索隱一下《劍經》吧,這可是真正的武林秘籍,也許會練出一個不世高手來——這可不是開玩笑……

俞大猷除了把這劍法教給了少林和尚外,還曾選拔了一千多名能舉兩百多斤的精壯少年,傳授這路劍法,用以平倭。而南軍入朝的部隊中,就有支福建兵,領兵的正是俞大猷的同鄉、遊擊將軍許國威。

吳惟忠、許國威、駱尚志這幾個武林高手,入朝之後,對朝鮮軍隊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便開始幫著訓練朝鮮軍隊,把從戚繼光和俞大猷那裏學來的武藝兵法等等,傾囊相授。

這下把朝鮮人感動壞了,天將傳授的天朝兵法和武藝啊,朝鮮對此很重視,後來由官方組織,把天將所傳之各種武藝兵法匯編成書,以便日後研究、學習、強國強兵。

這事本來到此為止了,沒什麽好鬧的。

可在大明天啟年的時候,茅元儀那本赫赫有名的巨著《武備志》出版了。在這本書裏,茅元儀和戚繼光等人的意見一樣,認為中國古代用於軍陣的刀劍法已經失傳,然後又說他從一個好事者那裏得了一本來自朝鮮的中國實戰用雙手劍譜,因此起名叫“朝鮮勢法”,合共二十四勢。這本來也沒什麽,要命的是他沒說清楚那好事者是誰,也沒說這“朝鮮勢法”為什麽就是在朝鮮的中國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