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一章 和平時期的朝鮮(第4/8頁)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李昖有一天心血來潮,叫大臣把鳥銃工匠叫過來,想檢驗一下研制成果。於是工匠們拿著新制成的鳥銃,噼裏啪啦地亂放了一通,朝鮮君臣都是外行,聽到聲音震天,就紛紛拍手鼓掌叫好。李昖看完以後,忽然發現遠處有一個人面露不屑神色,心中有些不爽,便派內官過去詢問。

很快內官回報,原來那個人是大明的人,姓周,名字不詳。周先生這天偶爾路過試射場,拿眼睛這麽隨便一掃,便發現朝鮮軍的這些火銃大有問題。李昖一聽,眼睛立刻圓睜,這是一位行家啊!他求賢若渴,趕緊派了幾位高官盛情邀請周先生來當指導。

經過一番交談,李昖發現自己挖到寶了。這位周先生對於火銃的設計、冶煉、裝配、使用等環節無一不精,甚至連火藥的制造與配比也十分熟稔,說得頭頭是道,絕對是一位專家級的人才。周先生告訴李昖,其實鳥銃的技術門檻不高,只要有像我這樣的人監制,很容易就能造出來。

李昖樂得連滾帶爬,馬上召集全國手藝好的鐵匠與火藥工匠,送到周先生那裏去學習,並約定如果他們學得好,以後朝廷的訂單會滾滾而來。

這位周先生的來歷頗為神秘,他自稱是百姓,可李昖不傻,哪個百姓會對火器這麽了解,絕對是有軍方背景。他既然肯留在朝鮮監造火器,又不願意表明身份,估計可能是在軍中犯事逃出來的。

想到這裏,李昖趕緊傳令下去,對周先生的事全面封鎖,絕不能讓大明知道。

除了向大明學習,朝鮮還瞄準了日本的鐵炮技術。日本的鐵炮在十六世紀獨步世界,比大明鳥銃的性能要強,如果能學會便是妙用無窮。

但日本官方是絕對不會把這等機密泄露給朝鮮人,於是朝鮮只有一個辦法:偷學。

戰爭期間很多朝鮮人被日本人俘獲,或被迫或自願地為他們服務。李昖曾經發布過訓令,如果有這些曾經被日本人抓走又逃回來的人,一定要仔細詢問他們鐵炮與火藥的制造方法。

朝鮮對得到鐵炮技術非常急切,甚至因此而赦免一些朝奸和日本俘虜。

比如有一個叫金德澮的朝奸,很早就投靠了日本人,主動為日軍當向導,是個標準的朝奸。可他對日軍底細了解甚多,所以當李昖聽說他被抓起來以後,特意叮囑推官要仔細詢問“煙硝鳥銃造作之法”,並答應赦免他的通敵之罪。

還有一個最富傳奇色彩的日軍降人,是隸屬於加藤清正麾下一名叫做沙也可的日軍將領。

“沙也可”被認為是假名,他的真實姓名歷來眾說紛紜,有岡本越後守、阿蘇宮越後守、原田信種等數種說法,出身源流則可能是紀州根來、雜賀眾、阿蘇家臣等——當然,這兩種源流之間並不矛盾,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沙也可本屬雜賀眾,而雜賀眾的鐵炮技術在戰國時期非常先進,他在這期間學到了鐵炮、火藥的生產工藝。

天正十三年,繼承了信長勢力的秀吉開始對雜賀眾進行討伐,首領雜賀孫市被迫投降,很快莫名其妙地去世。沙也可與其他雜賀余黨在本州已無藏身之地,只得前往尚未臣服秀吉的九州地區。沙也可選擇了肥後的阿蘇家作為主君,繼續反抗秀吉。

可惜的是時勢不由人,秀吉統一日本的步伐沒有這種小人物阻撓片刻。很快,整個九州都淪為秀吉的領土,阿蘇家更被劃歸新興家族加藤麾下。加藤清正為了準備侵略朝鮮,大肆征發臣從勢力,沙也可大概就是在這時候被調入第二軍團。

沙也可在朝鮮戰場上表現的還不錯,可好景不長。在壬辰年六月十五日,九州爆發了梅北國兼之亂,把島津家、阿蘇家都卷了進去,阿蘇家主惟光甚至因此被殺。消息傳到朝鮮,加藤清正勢必對有阿蘇家背景的沙也可及其麾下另眼相看。在這種猜疑重重的背景之下,沙也可別無選擇,只好選擇了投降朝鮮軍。

沙也可投降以後,總算迎來了自己事業的春天。朝鮮軍對這位級別不低的日軍降人格外看重,把他調撥到金應瑞麾下。此後沙也可表現得異常活躍,與明軍、朝鮮軍並肩作戰,在很多史料裏都留下過痕跡,還曾跟隨麻貴在密陽擊潰過日本小隊,參加過蔚山之戰,作為聯軍代表跟加藤清正交涉過。在朝鮮國仿制日本鐵炮的過程中,他也是貢獻良多。

因為這諸多功績,沙也可破例被朝鮮國王賜名,叫做金忠善。在朝鮮戰爭結束以後,金忠善被調撥往北方,繼續抗擊後金,在甲子適變、丁卯胡亂等一系列戰事中表現卓越,最後以七十多歲高齡得以善終,也算是抗倭戰爭中的一朵奇葩。

在朝鮮引進日本鐵炮的過程中,最大的動力來自於李舜臣。他是朝鮮最早注意到火器威力的將領,對火力的追求近乎狂熱,麾下水師都是重裝火器艦,讓日本水軍吃盡了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