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一章 和平時期的朝鮮(第3/8頁)

這下麻煩大了,朝鮮人知道後不幹了,又要辯誣了。

清朝乾隆年間,朝鮮官方匯編了一本《武藝通譜》,特地在序裏開宗明義,對此事進行了嚴肅的辯誣:茅元儀在書裏說中國古代實戰劍法失傳了,又說他從朝鮮找回了一本中國古代劍法秘籍,這事不對,我們朝鮮根本就沒這東西。這劍譜其實就是他自己寫的,圖是他自己畫的,這是他想讓這本書成為暢銷書的營銷手段,故意制造神秘色彩,是赤裸裸的炒作。

別說,朝鮮選手的辯誣水準還是不錯的,這事很有可能。再說了,茅元儀說是從朝鮮得來的,現在朝鮮人說他們那裏壓根就沒這東西,還出示了官方匯編做證據,會有錯麽?

還真有錯。問題就出在朝鮮這本《武藝通譜》上了。

這書裏,確實沒有和“朝鮮勢法”一樣的雙手劍法,但卻有本刀譜,叫《銳刀譜》,是門雙手刀法,一共有二十八勢。如果仔細看,會發現《銳刀譜》裏有二十四勢刀法,和茅元儀《武備志》裏那二十四勢“朝鮮勢法”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雙手刀,一個是雙手劍,又多了四勢而已。

如果《武藝通譜》裏不錄這套刀法,這段辯誣就沒破綻了。

我估計是辯誣那位朝鮮選手又舍不得這套劍法,於是只好把劍改成刀,又加多了幾勢,起個大名叫《銳刀譜》混過去拉倒。這不是畫蛇添足麽?你這書比茅先生的晚了那麽多年,打版權官司一定輸的。如果要說茅先生抄了這刀法,回來改成劍法,剽竊版權,那麽請朝鮮辯誣選手直說就是,只要說你居然把我們朝鮮刀法改頭換面說成劍法,拿去忽悠自己同胞,然後把原版刀法拿出來示眾,茅元儀肯定臭大街。

可惜朝鮮選手不但沒有拿出原版刀法、劍法,偏要楞說朝鮮壓根沒這劍法。因為他自己知道,朝鮮根本就拿不出所謂的原版朝鮮雙手刀法,不然早拿出來了,完全沒必要一面說茅元儀造謠矢口否認朝鮮沒有這東西,一面卻放了一本與“朝鮮勢法”一樣的《銳刀譜》進去而不聲張。因此我判朝鮮選手辯誣失敗。

以我想來,這《銳刀譜》要麽原本是中國傳授過去,朝鮮選手為了辯誣,於是悄悄改頭換面一番弄成刀法,以便證明茅元儀撒謊;要麽是他們從茅元儀書裏抄去後,改頭換面放進書裏——這種可能性有,但實在不太大。總之,不管怎麽來回倒轍,這東西都肯定不是朝鮮的,無論選哪條,最後都只能判定茅元儀說的是真話,這“朝鮮勢法”必然是中國傳過去的。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應該是南軍將領們留在朝鮮的俞大猷雙手劍法——荊楚長劍,或者是其中一部分。這個結論,是有點不確定的,但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比較大,或者說非常大。

除了軟件層面,朝鮮軍還著力進行了硬件層面的改進。硬件層面,當然就是武器系統了。

在開戰之初,朝鮮軍的裝備極之落後,還停留在長矛大刀的冷兵器時代,對火器的運用十分有限,跟日本與大明根本無法相比。戰爭打了一年多,大明和日本在朝鮮戰場對火器的運用,讓朝鮮人大開眼界,因此他們也興起了制造火器的心思。

學習火器有兩個老師,一個是日本,一個是大明。

最初朝鮮是想學大明的火炮,因為李如松平壤一戰給他們留下的深刻印象,“如果我們也裝備這麽多火炮,日本人一定會嚇得再也不敢來吧”,一個朝鮮將領如此感嘆道。

大明是朝鮮的宗主國,這點小要求是滿口答應,一點不藏私,不搞技術封鎖。朝鮮人一提出要求,時任副參謀長的劉黃裳很慷慨地應承下來,答應替朝鮮人培訓幾千名炮兵。

可惜朝鮮當時把所有的勞力都用來運輸糧草了,根本撥不出人手,只得下令從義州附近的鎮堡調集了四五百名士兵,前往大明學習操炮技術。不過從後來的情況來看,這些人的學習成績恐怕很糟糕,因為明軍在撤退的時候,便留下了許多火炮給朝鮮軍隊,可是卻沒人會操弄這玩意兒,只能棄置在庫房裏。

大型火炮一是要求冶煉技術;二是要求火藥技術;三是要求操炮理論。朝鮮如果要發展自己的火器部隊,不能依賴進口,必須具備獨立的鑄造能力。朝鮮底子太弱,這方面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朝鮮國王李昖曾經有一次問李元翼:“大明的火炮鑄造方式跟咱們大將軍炮的造法是一樣麽?”李元翼無可奈何地回答道:“那個做法太復雜了,不可容易學得。”朝鮮在技術方面的窘境,可見一斑。

最後朝鮮從大明引進的大型火炮,只有一種山寨版佛郎機,而且是只適用於水軍,陸軍裝備很少。

引進大型火炮的計劃夭折以後,朝鮮只得退而求其次,尋求制造大明鳥銃之法。朝廷委派了一名叫李自海的官員,糾集工匠,在開城監造鳥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