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八章 前進與後退(第2/5頁)

懲於這起風波,楊鎬不想再惹這些嘴欠的言官,對丁應泰還算挺客氣,兩個人聊得還頗投機。丁應泰看對方已經消除戒備,很快把話題轉到了島山之戰。楊鎬這時候已經收到了張位的回信,得意洋洋地拿給丁應泰看。丁應泰一看,裏面說:“島山之戰,楊鎬肯定要記大功一件,我會好好幫你,贏得皇帝褒崇雲雲。”心中不由大喜,有了這枚證據,他的報告可以劃上一個圓滿的記號了。

丁應泰告辭楊鎬以後,寫了一篇奏疏,在六月份送去了北京。

就像是他期待的那樣,這篇奏疏在北京引發了極大的震動。在奏疏裏,丁應泰彈劾楊鎬當罪者二十八、可羞者十,然後說麻貴李如梅等人也是貪滑喪師之輩,當斬者六,黨罪者十,連張位、沈一貫兩位閣老,也被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這一杆子,從漢城戳到北京,把援朝一線將官到朝廷主官全打翻了,滿朝震驚。

在這封奏疏裏,有些罪名丁應泰說的有道理。比如他指責楊鎬“倭至則棄軍士而潛逃,兵敗則議屯守以掩罪,既喪師而辱國,敢漏報而欺”,批評遼東軍軍紀太差,李如梅“淩蔑將官,淫掠屬國”,這都是事實。

但有些話,則實在太過了,明擺著是成心構陷。比如丁應泰說“遼兵陣亡已逾二萬,皆喪於如梅兄弟之手”,這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明史》中兩萬傷亡的謠言,恐怕就是從這裏來的——還有他說楊鎬和李如梅故意獻媚於加藤清正,擅自講和,明顯是歪曲真相,只揀不好聽的說。

但這些都不是丁應泰真正的殺招,他最狠的一刀,是砍向了內閣張位、沈一貫兩位大佬。

丁應泰在奏疏裏說,楊鎬之所以能得到這個經略位子,是朝鮮人賄賂張閣老的結果,而楊鎬在朝鮮的胡作非為,全都是張、沈二人在背後撐腰,三個人湊到一齊,就是“護黨罔上”。

千萬不要小看這“護黨罔上”四個字,歷朝歷代的皇帝,沒有不對這四個字深惡痛絕的。

你貪瀆,你無能,你殘暴,你好大喜功,這都不是問題,但是你敢跟別人勾結起來騙我,那就他嗎的不像話了。你們一群人今天敢抱團騙我,明天就敢抱團反我,我這個皇帝還怎麽當?

萬歷皇帝越想越氣,把張位、沈一貫叫過來,說當初楊鎬他爹去世,是你攛掇我給他奪情視事。我說你怎麽那麽積極,原來是早就商量好了糊弄我啊?你們倆呀,停職閑住,歇歇吧。

這一下把兩位閣老給嚇壞了,又是請罪,又是自貶,幾乎沒暈死過去。首輔趙志臯也拼命說好話,替兩位同僚開脫。

萬歷皇帝後來氣稍微消了點,仔細一想,這兩個人平時辦事也算得力,給別人發私信也算不得什麽大事,這才下旨讓他們繼續留任。

處理完了內閣的兩位大臣,朝廷對前線幾位主事者的處理意見也出來了:楊鎬革任回籍;邢玠暫兼經略軍務;麻貴、李如梅暫留原職,等調查清楚了再論處置。朝廷還派出特派員兵科給事中徐觀瀾前往朝鮮,仔細調查丁應泰指控的諸項罪名。

至於經略之職,朝廷先屬意汪應蛟,後來挑中了天津巡撫萬世德。

丁應泰彈劾的消息傳到朝鮮,楊鎬大驚。他拿到了奏疏的抄件一看,發現裏面有許多細節,不是軍中之人根本就不知道,再仔細一查,原來是周陛幹的好事。

楊鎬怒從心頭起,把周陛叫過來痛罵了一頓,然後關進了大牢。這一下子浙兵們不幹了,他們一直以來打仗都是最苦的,發餉吃糧都是吃最差的,長期壓抑的怒火一下子被點燃,在周冕的帶領下居然圍攻經略衙門。楊鎬一看浙兵這是要鬧兵變,連忙叫來彭友德、許國威幾個親信,帶兵勒馬,跟浙兵展開對峙。

陳寅聽到浙兵鬧事的消息,大叫不好,圍攻主官是軍中大忌,無論楊鎬失勢不失勢,無論接任的是誰,浙兵都要倒黴。他連忙馳馬趕至經略衙門,親自勸解周冕等人。浙兵在他的勸說下,這才收兵回營。楊鎬知道自己這個經略當不長了,也不想把事情鬧大,現在陳寅把台階準備出來了,他順坡下驢,把周陛也給放了出來。

很快朝鮮人也知道楊鎬被去職的事,漢城立刻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楊鎬雖然打了敗仗,但在朝鮮人心目中威望卻很高,大家都還記得這位楊經略在去年單騎入漢城的壯舉。尤其是朝鮮國王李昖,他特別喜歡楊鎬,聽到他居然被朝廷去職,大吃一驚,說楊經略是有功之臣,大明怎麽能這麽幹呢?

不行,咱們得幫幫楊經略,李昖說。怎麽幫?自然是用他們最擅長的手段——辯誣。

李昖先找到負責朝鮮山東軍務的欽差梁祖齡——恰好就是他接替了丁應泰的老上級蕭應宮的職位——絮絮叨叨說了半天,梁祖齡說你跟我說沒用,還是給皇帝上書吧。於是朝鮮在八月份給萬歷皇帝上書一道,說楊經略是個大好人,他一到朝鮮,整個局面為之一變,所有人都交口稱贊他;雖然島山之戰失敗了,但那是小敗而已,不能因為輸了一次就把主帥換走。自從楊鎬走以後,人心惶惶。邢玠也不幹事,聯軍人心惶惶,仗就快沒法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