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八章 前進與後退(第3/5頁)

恰好在這時候,監軍禦史陳效也站出來說了幾句公道話,認為蔚山之敗確系屬實,但與日軍和談,只是欺騙敵人的手段,“擅自和談”這帽子扣的有點大了。

在這兩方面的努力之下,萬歷的態度有所緩和,楊鎬的境況又開始變得微妙起來。丁應泰一看朝鮮人居然敢來攪局,十分惱怒,他恰好在九月份又去朝鮮考察,轉一圈後上書一封,把朝鮮人也告上朝廷去了。

丁應泰羅織罪名的水平,比來俊臣什麽的都強。他在奏折裏說:“我在定州用布匹跟朝鮮人換了本書,叫做《海東記》,作者叫申叔舟。這本書裏記載了一些萬歷二十年發生的秘事,比如裏面說朝鮮偷偷召來日本人,約定一齊取回遼東高麗舊地;又說朝鮮即使在戰爭期間,仍舊偷偷與日本交通貿易,大米黃豆一船一船地運去九州,說的有鼻子有眼。

最後丁應泰又說了:在這本書裏,寫到日本年號字都特別大,寫到大明年號,字都特別小,明顯有不臣之心。

羅織到了這地步,也算是一朵奇葩。

朝鮮一聽,又是害怕,又是憤怒。他們實在沒想到,為了撈出楊鎬,把自己也搭進去了。國王少不得又派遣使臣繼續辯誣之旅,拼命辯解這本書是偽造的,朝鮮對大明的恭順絕無問題。

好在萬歷皇帝大事不糊塗,他知道丁應泰在瞎說,於是下旨安撫朝鮮國王:“爾國世效忠順,不必因人言疑惑。”萬歷皇帝又給他們吃了一粒定心丸,說朝廷大軍已經雲集,新任經略萬世德也已經往朝鮮去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於是從萬歷二十六年的正月到九月之間,明軍沒有繼續進攻,一邊積蓄力量一邊熱熱鬧鬧地打著嘴架。在這期間,除了丁應泰折騰起的大波瀾以外,還發生了幾件事。

第一件是李如松之死。

這位總兵回國以後,朝廷裏指責他通倭的聲息一直未曾斷絕,李如松也很識趣地低調過日子。萬歷二十五年,遼東總兵董一元離職,無數人都盯上了這個肥缺,推薦奏表如雪片般堆到內閣,可沒想到萬歷誰也沒挑,直接發話讓李如松擔任。

朝廷官員們不甘心,七嘴八舌地說李如松有多差多爛,萬歷卻絲毫不為所動。李如松對萬歷的愛護大為感激,從此盡心盡力。萬歷二十六年四月,土蠻侵犯邊境。他親率部隊前往圍剿。這位大將秉性不改,仍舊喜歡沖鋒在前,輕騎孤進。這一次,他沒有像在碧蹄館那麽幸運,在諢河附近中伏身亡,年僅五十。

消息傳到漢城,朝鮮國王李昖聞之嗟嘆不已。他跟李如松相處的不太愉快,但後者奪還三都的大功,也是不能抹煞的。李昖派了專使前往遼東吊唁,還在漢城設立了牌位祭祀。

李如松的死影響到了兩個人。

一個是祖承訓。他原來駐紮星州,聽到老長官陣亡的消息,大為悲痛,當時就表示要回遼東。但楊鎬考慮到援軍未到,沒有批準他這個請求。

還有一個是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

丁應泰在奏疏裏除了罵楊鎬以外,罵得最狠的就是李如梅,什麽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在他的嘴裏,李如梅是一個無比貪婪、無比蠢笨又無比暴虐的將領,朝廷居然容忍他活到現在,簡直不可理解。

可萬歷卻沒有動李如梅。

一來是李如松剛死不久;二來萬歷本人還是挺欣賞李如梅的,反而一度考慮過把他扶為禦倭總兵官。這個舉措遭到了群臣的反對,他們覺得李如梅在朝鮮搶功劫掠,不收拾他就算好了,怎麽能還升職呢?

群臣都沒料到,這是萬歷一招拆屋開窗的妙手。我說開窗,你們一定反對;但我說要拆屋子,你們就會說只開個窗戶就算啦。在大臣們上書反對李如梅擔任禦倭總兵官之後,萬歷大筆一揮:“好,聽你們的,李如梅在朝鮮表現不佳,還是回遼東接替他哥哥當遼東總兵吧。”

不只是遼東總兵,萬歷還給他加了一副擔子,擔任備倭總兵官。備倭就是防備倭寇,遼東防備倭寇的方向,只有朝鮮一處,所以實際上他的職責,是管理援朝明軍在遼東境內的後勤補給。這等於是肩負起了遼東戰區、朝鮮後勤區兩大重任。

李如松九泉之下,看到萬歷這麽夠意思,也可以瞑目了。

第二件事,是李寧之死。

李寧也是遼東軍的一名悍將,早年在遼東名聲不太好,曾經屠殺平民冒領軍功,被禦史彈劾過好幾次,但他倚靠的是李家這棵大樹,都有驚無險地渡過去了。

李如松入朝的時候,李寧作為主力之一也隨軍而行,歷經平壤、碧蹄館等一系列重大戰役。第二次援朝的時候,他也跟祖承訓等人一齊再度被征召入朝。蔚山之戰後,他被分配到了居昌附近,協助解生防禦,在雙方實際控制線附近活動,算是一線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