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二十二章 倭橋勝敗(第2/7頁)

小西行長帶了五十人離開倭城,走過海農倉以後,忽然發現附近明軍甚多,心裏有些生疑,吩咐左右多多留神。

等日方一行抵達明軍大帳以後,假劉綎一幹人等出來相迎。雙方互相寒暄了一陣,這時小西看見真劉綎在旁邊站著,手裏還捧著個箭壺。他走過去打量一番,說這人面相不錯,是個有福之相。劉綎大驚,以為自己被識破了,連忙借故離開帳篷。

一出去,他立刻喝令放炮放鴿子放狗,準備動手。小西本來就滿腹疑竇,一聽外頭炮響,馬上醒悟過來,帶著那五十個隨從抽刀殺出帳篷,搶過馬匹就走。《明末紀事本末》裏寫到這一段時,把小西的奪路而逃寫的很帥,說“行長騰躍上馬,從騎一字雁列,風剪電掣,旋轉格殺。”

卻說小西殺出重圍,頭也不回地就往倭城跑。王之翰帶著苗兵前去攔截,但戰馬不夠,跑不過小西,眼睜睜看著他跑進城裏,把門一關,再也不回來了。

關於小西如何覺察劉綎計劃的,有好幾種說法。有的說小西走到一半,明軍的鴿子不小心放早了,驚動了小西,立刻撥馬回城,根本沒見到劉綎;有的說劉綎軍中有一個降倭的千總,在半路攔住小西泄露機密,導致他中途就跑回去了。

不管是哪種吧,反正小西是順利逃回倭城了, 劉綎的“和談”計劃失敗。

劉綎還不甘心,又派人去解釋,說昨天我們放炮是禮節,沒別的意思。小西行長心裏想你當我白癡啊,隨口敷衍了幾句,打死也不出來了。

既然不出來,沒辦法,索性直接打吧。

恰好陳璘和李舜臣的水軍也已經靠近順天了,已對日軍形成了夾擊之勢。於是劉綎下令,水陸並進,一齊攻城。

陳璘、李舜臣的水軍是在九月十五日離開水軍基地的,在羅老島盤桓了兩天以後,於十八日出發,經防踏抵達左水營,並於二十日上午八時許來到順天倭城西南側的柚島。

之所以走的這麽慢,是因為兩位主帥爆發了矛盾。

這一路水軍的戰略任務,是橫掃全羅、慶尚海域。由於水戰的特殊性,所以邢玠沒有規定聯軍具體的作戰路線,要指揮官自己酌定。

陳璘認為應該先易再難,先去討伐在南海島活動的朝鮮偽軍;李舜臣卻認為那些偽軍根本不足慮,只要幹掉日軍主力,他們肯定不戰自潰。兩個人在左水營就這個分歧大吵了一架,陳璘逼急了,說要請出皇帝的尚方寶劍,誰不聽命令就斬了誰;李舜臣也急了,脖子一梗,說你殺了我得了,反正我只打日本人,朝鮮人不打朝鮮人。

這時候劉綎進軍順天的消息傳了過來,亟需水軍配合。這才算是為兩個人解了圍,陳璘接受了李舜臣的意見,先開往順天去打小西行長,再回頭收拾南海島偽軍。

在九月二十日夜間,陳、李水師抵達了順天前洋。到了次日清晨,因為潮水太淺不便近戰,艦隊就圍繞在順天倭城近水海岸,用艦炮向城內射擊。小西行長一看外洋旌旗飄動,飛揚炫目,層層疊疊全是明、朝的黑帆大船,嚇得不敢出城,一直憋到夕陽快落山了,才派出一彪人馬出來試探。這支人馬被陳璘的海軍陸戰隊——土狼兵打得潰不成軍,驚慌退入城中。當天夜裏,李舜臣怕日本人夜襲,親自帶兵在各營通宵巡邏。

這一天南海的朝鮮偽軍想摸過來占便宜,結果被聯軍早早發現,迎頭痛擊,奪船搶糧,偽軍被迫登陸逃遁。

九月二十二日一大早,趁著漲潮,聯軍水師大舉進攻。小西行長覺得總是龜縮在城裏,早晚要死,就派兵出去反擊。明軍遊擊將軍季金的船只不小心擱淺在沙灘上,被日軍圍著狠打。好在大明的船高,就算擱淺了,日本人的小短腿一時半會兒也上不去。季金站在船舷上,抗著火炮一通亂打,把日本人轟跑了。其他援軍過來,趁機把他們救了回去。這一戰,明軍戰死十一人,季金左臂中彈。

打著打著,陳璘和李舜臣都發現了一件事,劉綎的陸軍跑哪裏去了?

說好了水陸並進,現在水軍已經把敵人調動出來了,北面的陸軍應該趁機攻城才對呀?怎麽一點動靜都沒有呢?

水軍畢竟主力是水手,陸戰隊人數不是很多。與小西行長僵持了一陣,陳、李趕在落潮之前把艦隊撤去了外洋。陳璘心裏有些不痛快,派人去問劉綎到底怎麽回事。

不問還好,一問差點把陳璘鼻子給氣歪了。

劉綎沒幹別的,督促了西路大軍悠哉遊哉地打造著各種攻城器械,看這架勢,沒個四、五天功夫是造不完……

從反面想,劉綎這實在有點消極怠工;從正面想,他也是想打一場有準備的攻城戰。

眼下聯軍水軍堵住了敵人的退路,陸軍又包圍了倭城,大造攻城器械。各方面都覺得劉綎雖然動作慢了點,但形勢比人強,看來小西行長這回是劫數難逃啊——可是,一位朝鮮的義軍將領林權在與劉綎見完面以後,道出了實情:“劉公無戰心,必以和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