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二十二章 倭橋勝敗(第3/7頁)

既然陸軍不動,水軍也不能輕易出動。於是從陳璘和李舜臣把艦隊駐屯在外洋,暫時偃旗息鼓。

於是i從二十二日到二十八日,戰場上進入難得的安靜期,明軍埋頭做著木工活,小西行長在城裏憂心忡忡地算計著存糧。

一直到了二十九日,攻城器械終於都造完了。劉綎耀武揚威地把這些東西運到城下,不斷調試;水軍也配合著在順天附近洋面操練。整個順天倭城裏的倭寇都驚懼不已。

這一折騰,足足折騰了好幾天,一直到十月二日,劉綎這才下令正式開始攻城。

十月二日一大早,劉綎會集諸軍,把自己的大將旗高高豎起來,命令明軍前鋒吳廣帶著輪車、高梯、飛樓、炮車等攻城器械,黑壓壓地一片朝順天倭城壓去。權僳帶著朝鮮軍也全線出動,配合明軍作戰。

明軍的第一道鋒線,是王之翰、司懋官的苗兵。苗兵在明軍中算得上是戰鬥力數一數二的強軍,他們在兩人的帶領下,冒著日軍如雨般的槍擊一口氣沖到了倭城城下的木柵外。在這裏他們遭遇了日軍的強力阻擊,陣亡了四十余人,不得不後退。王之翰不甘心,帶著人又沖了一次,幹掉了十幾個鬼子,暫時掌握了主動權。

這個時候,需要的是明軍後繼部隊擴大優勢。可是王之翰回頭一看,傻眼了,他發現後隊明軍爬得像是蝸牛一樣,離著城下還隔著幾百步遠。

原來那些飛樓什麽的,都是特別重的東西,推起來非常慢。明軍進攻意志又不堅決,磨磨蹭蹭的,結果導致前鋒和主攻部隊前後脫節。對此吳廣本人十分焦急,但也無可奈何,畢竟重力是不可控制的。

小西行長在城樓上看到了這番景象,不失時機地下令,讓鐵炮部隊都對準這些攻城隊猛轟。

前面說了,順天倭城的占地不如泗川倭城、蔚山倭城大,可有一個特點:高。因此日軍射手們可以居高臨下進行射擊,射程遠,角度刁,對明軍的威脅極大。

在日軍的密集打擊之下,那些推車的明軍紛紛被擊中,其他人嚇得失魂落魄,紛紛縮在高大的飛樓與炮車後面來躲避槍彈。拿飛樓和炮車做掩體是個防禦射擊的好辦法,可是也別指望這些粗笨的東西能再挪動半分——只要明軍冒頭推車,就會被日軍的鐵炮打回去。

大的動不了,小的總能動吧。負責運送輪車、高梯的明軍部隊沒有掩體可以遮擋,只能硬著頭皮朝前沖去,結果導致攻城部隊進一步脫節。

等到這些東西千辛萬苦頂到城下與王之翰的部隊匯合,城頭忽然丟下來無數火把。這些火把都沾了油,一碰到那些木制、竹制的攻城器械,呼啦啦地全開始燃燒起來。緊接著又是守城的傳統項目滾木巨石,讓城下明軍死傷枕籍。

而此時那些飛樓、炮車後的明軍,仍舊被壓制得擡不起頭來,進不能進,退不能退,更別說去救援友軍了。

王之翰、司懋官一看,再這麽拖下去,這些苗兵全都得白白死在城下,帽子一甩,老子不打了,撤!

劉綎遠遠望見,急忙揮動令旗,命令他們不許撤退。可王、司二將不管這一套,帶著人就往回退。小西行長一見明軍退了,傳令開城追擊。數千倭寇氣勢洶洶地殺了出來。

王、司二人後退的時候,發現日軍在城外撒滿了菱鐵,必須散開隊形才能避開。這一散,散出了大麻煩——不僅自己的部隊跑了一個散亂顛沛,而且還給日軍追兵讓開了一條路,讓他們直殺入吳廣的攻城部隊中。

吳廣的部隊在樓、車之後已經藏了半天多,個個疲憊不堪,有的幹脆靠著木板睡著了。外頭鐵炮聲忽然停息,大家都松了一口氣,可這口氣剛松了一半,又緊了回去,大隊的日本武士陡然已殺到了面前。

毫無心理準備的明軍登時大亂,吳廣見勢不妙,帶頭逃跑,余軍大潰,紛紛扔下樓車朝陣地後頭撤去。日軍趁亂追擊,殺得明軍七零八落。後方負責援護的李芳春、牛伯英兩支騎兵部隊看到這一變局,急忙前進,遮護住潰敗的友軍,打斷日軍的追擊。朝鮮軍也有一營遠遠地朝日本人射箭,一直射光了箭才退去。

日軍一見明軍騎兵主力到了,不敢戀戰,就地把攻城器械一把火燒了,然後退入城去。

陳璘、李舜臣的水軍本來為配合陸軍攻城,在前洋也展開了聲勢浩大的進攻,朝鮮軍數名將領陣亡或負傷,可見戰況之激烈。可他們沒想到陸軍的進攻這麽快就失敗了,只得趁退潮之際退回外海。

第一次攻城不利,所有的將領面色都不好看。只有劉綎神情自若,安慰眾將說咱們兵力如此之盛,幹掉小西行長這個小醜一點都不難,今天只是試探一下,看看他們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