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第4/4頁)

師師對趙佶的這份特殊關愛深為感激。但她靜靜地想了想,沒有接受他的建議。

自上次汴京瀕危以來,慈雲觀裏的女冠已陸續遷走了不少。也有人曾經勸說李師師及早離開這座樹大招風的汴京城,遷往蘇杭一帶居住。師師卻一直未動。這一是緣於師師乃是生於汴京,長於汴京,對汴京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懷有很深的眷戀,不到萬不得已,她不願漂流他鄉為異客;二來是她固執地認為,無論局勢如何發展,出走的意義都不大。宋軍勝了,自然無須出走。倘宋軍守不住汴京,大宋朝城陷國亡,那麽無論飄零到何方,不同樣還是亡國奴嗎?

此外,還有一個令她不情願離開汴京的原因,就是她留在這裏,可以使燕青容易找得到她。

雖然這些年來水闊魚沉,音信杳然,但李師師相信燕青是不會忘記了她的。說不定在哪一天的哪個時辰,燕青便會突如其來地出現在她的面前。燕青是師師心目中的一道彩虹,她不奢望能與其朝夕廝守,但是企盼能與其有不時之會。燕青四海為家,行蹤不定,她無從去主動尋覓,只能等待著他的倏忽而現。而她如果離開汴京隱居他鄉,人面不知何處去,唯余桃花笑春風,很可能此生此世便再無與燕青重逢之日了。

凡此種種,便使師師無論在情勢多麽緊張、人心多麽惶恐的時候,也未做過離京出逃的打算。

然而現在師師竟成了金人意圖掠獲的一個目標明確的獵物,情況便大有不同了。要躲避金人指名道姓的搜捕,自然是三十六計走為上。

可目下還能走得脫嗎?金軍已然結網於城外,只她與蕙兒兩個年輕女子出行,遠不如留在城裏安全。派一支精銳部隊護送,趙佶的這份心意是真誠的,但很難行得通。趙佶已經不是皇帝了,他已經沒有調動一兵一卒的權力,他欲做這件事,必須通過現任皇帝趙桓。而她李師師,在趙桓的眼裏能算老幾呢?趙桓連自己的皇後寵妃、龍兒鳳女都沒送出去,憑什麽要從那本來就捉襟見肘的京城守軍中抽出一支精兵來,護送她李師師出城呢?

退一步說,就算趙桓能批準這麽做,一支小部隊在沒有外援接應的情況下,果真能夠安全突圍嗎?金人不是傻子,他們知道在這種時候城裏遣兵突圍,目的無非兩個,一個是去傳送皇帝的詔令調集人馬來勤王,一個就是護送某個重要人物離開京城。因此金軍必會調動重兵堵截。任你北宋這支小部隊有多麽精悍,在無險可據的平川騎兵野戰上,也絕不是遊牧強蠻的對手。那麽這支部隊突圍成功的可能性實際上就很小,倒是很有可能落得被金軍全數圍殲的下場。

再退一步說,就算是突圍能夠成功,朝廷在國勢瀕危之際,首先著力保護的居然是一個與太上皇有染的青樓歌伎,這消息傳出去,在朝野會引起什麽樣的影響?對守城軍民的鬥志會造成多麽巨大的挫傷呢?

趙佶聽師師將上述道理分析了一遍,也覺自己的建議很不現實,只好黯然嘆息作罷。

趙佶叮囑師師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務必做好應對最不幸的局面出現的準備。然後他親自送師師蕙兒走出龍德宮,默默地看著她們登上張迪準備好的車輦,在隱約不絕的火炮聲中駛入夜幕。

師師沒做離開汴京的打算,並不等於她全然不考慮進退之策,只不過是局勢還沒將她逼迫到非動不可的地步罷了。今夜趙佶提供的信息令她非常重視。自古以來,帝王發動戰爭,所欲獲得的,無非一是江山,二是美人。金太宗完顏吳乞買點名要得到她,這件事很可能不是捏造的。

金軍此次的來勢空前浩大,宋軍失去了李綱那樣的幹才,能否再度固守住汴京確實堪憂。師師不願往那最壞的結果處想,但面對現實,她不得不做出那樣的準備。她不僅僅是一介歌女,還頂著一個太上皇妃子的稱號,倘若落入金人之手,非但個人受辱,還關系到大宋朝廷的聲譽。

李師師是絕對不能成為金軍炫耀他們侵略戰爭勝利的一個戰利品的,是到了該動一動的時候了。

在顛簸起伏的車廂裏,師師與蕙兒做了商議。回到慈雲觀,她們就開始悄悄地收拾細軟物件。兩日後,師師和蕙兒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慈雲觀,隱身何處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