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左弼右輔鎮南關

天陰著,沒有太陽,爬到半山腰就覺著有霧氣彌漫。山上低矮的灌木叢在這樣的天氣裏得了滋潤,濃濃的綠色好似隨時都要滴下來。

徐平在藤蔓雜草覆蓋的地上艱難地邁著腳步,一步一步地走向山頂。

桑懌走在一邊,比徐平輕松得多,還有閑心看風景,口中道:“可惜是這麽個天氣,霧氣彌漫,遠了就看不清楚。聽這裏的土人說,到了山頂,不遠處的門州就盡收眼底,這種天氣也不知能不能看到。”

“這個季節,什麽時候能夠等到晴天?”

徐平站住腳步,擡頭看看山頂,重重地喘著氣。

山並不高,一二百丈的樣子,但山勢陡峭,又沒有路,滿山都是灌木藤蔓,沒有下腳的地方,爬起來格外地累。

歇過一氣,徐平咬了牙,與桑懌帶著譚虎和一眾親兵終於登上了山頂。

一到山頂,視線一下開闊了起來,雖然有霧氣阻隔,遠處的青山還是能看出大致的輪廓,不遠處的村鎮影影綽綽。

桑懌指著南方對徐平道:“那裏有人家的地方,就是門州,距離此處只有不到十裏路,這種天氣還是能隱約能看見。”

徐平點頭:“不錯,那裏就是門州了。你看,從那裏有山谷向西邊伸出去,就是去廣源州的路了。沿著河谷而行,就跟從思明州到上思州差不多,並不是多麽難走。占了門州,廣源州就如在手中。”

桑懌手搭涼棚,定睛觀看那蜿蜒在群山中的河谷。

徐平則是另一種想法,站在這裏,沒來由地就想起了前世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對戰事徐平了解的不多,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

他與桑懌如今所在的位置,也是他前世的中越邊境重鎮,鎮南關,或者說叫友誼關。當然現在不叫這個名字,相傳漢景帝時在此設關,名雍雞關,為控扼交趾的第一要地。

此關正當兩山之間,左為左弼山,右為右輔山,皆陡峭如崖,如兩扇大門一般,鎮南關剛好把住道路。群山之間只有山谷相通,關隘重重,都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

平坦谷地的狹窄處設關,兩谷相對的山脊為隘,關隘雖然一直並稱,但在古今戰爭中的地位卻是不同的。冷兵器時代,以關為重,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到了有槍有炮的歲月,則隘的地位上升,關反而無關緊要了。因為隘可以依托前出谷地布置口袋陣地,梯次防禦,節節抵抗,隘口又是制高點,便於觀察,便於遠程火力發揮威力。

但在這個歲月,關口卻是第一重要的邊防要地,所以徐平到憑祥峒的第一件事,便就是征集人力重修這座雄關,並按前世記憶改名為鎮南關。

今天有閑,徐平和桑懌過來兩邊山上觀察地形,順便與自己記憶中的那場戰爭對比參照。那場戰爭中鎮南關的地位不重要,因為無論是軍隊的火力,還是兵員的運動能力,都遠不是徐平這個時代能比,敵我雙方都不在乎鎮南關。

真正對徐平現在有意義的,是那一場戰爭的主戰場並沒有發生在憑祥到諒州之間,反而是在西部雲南那一帶,這個年代那裏叫作廣源州。

一千年後,中國軍隊的作戰方向是廣源州,沿路向諒州包抄。現在徐平的想法正好相反,先下門州,從門州出發攻廣源州。

看著不遠處若隱若現的村鎮,徐平皺著眉頭道:“門州可是比諒州小得多了,怪不得交趾和甲峒也並不怎麽在意。”

“是啊,那裏終究是只能作為道路,駐不了大軍。”桑懌也有些惋惜。

大宋與交趾邊境,群山連綿,河流縱橫,地廣人稀。凡是居民的定居點基本都是位於河谷和山間盆地,這是大軍的通道,也是軍隊的補給來源。其中盆地又最為重要,因為這裏連通溝谷,是交通的樞紐,又聚集了最多的人口,能夠為戰爭提供人力物力。

部隊在山地行動,關鍵就是奪取這一個個山間盆地,控制了盆地,就有了行動的自由,還可以屯集兵力,儲備物資,籌集糧草。而重要盆地一旦丟失,部署在各地的軍隊就被分割開來,只能被動挨打,失去戰爭的主動權。

邕州到交趾的這條最重要的通道,兩國交界處最重要的兩個谷地一是憑祥峒,再一個就是諒州。兩者之間又有兩個小盆地,一為鎮南關,一為門州。

大宋對交趾呈居高臨下之勢,但要想獲得在這一帶的行動自由,最起碼的是要依托憑祥峒,占領門州盆地,向西可攻廣源州,向南可制諒州。

卡谷口,制川谷,保盆地,這是山地作戰的基本原則。徐平並不知道這些軍事理論,但仔細研究地形,認真做戰事推演,通過自學也明白了個大概。

現在剛進六月,正是雨季,邕州這個季節諸事不宜。徐平要在雨季剩下的時間裏築起鎮南關,控制住門州,才能在旱季來臨的時候有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