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左弼右輔鎮南關(第2/2頁)

門州和諒州位於交趾和大宋之間,態度也是左右搖擺。草生在了墻頭上就由不得它不隨風倒,不然就無法生存,徐平理解他們的難處,也不怎麽過分相逼。到了祥憑有幾天了,壓根就沒有與門州聯系,徐平只是在做自己的準備。

再多的甜言蜜語,再多的許諾,效果也無法比上兵臨城下的威懾,徐平兩世為人,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時候到了,他們自己會倒過來。

諒州就在甲峒的眼皮底下,相對來說門州更加靠向大宋一點,也才會派人到遷隆峒去暗通款曲。但不管怎樣,這兩個地方名義上還是大宋屬下的羈縻州,甲峒和交趾都不敢一口吞掉,這個時候他們還不敢撕破臉。

霧越來越濃了,慢慢變成細密的雨絲,譚虎對徐平低聲道:“官人,下起雨來了,山路難行,我們還是回吧。”

雨滴掛在雜草藤蔓上,更加濕滑,上山容易下山難,眾人走得小心翼翼。

譚虎砍了附近竹林裏的一枝竹子,給徐平做了一枝竹杖,陪著小心緊緊跟在身邊,護著慢慢走下山來。

築關的廂軍在雨霧裏也停了工,點起一堆堆篝火,圍著閑坐。

徐平看了看,沒說什麽,帶著譚虎和桑懌上馬,直接回憑祥峒。

憑祥峒官廳已經被徐平征用,作為自己在這裏的駐地。知峒李襄安全家早已經搬了出去,這個鬼地方窮山惡水,見識過了外面的繁華後,李襄安正在考慮向徐平要點補償,幹脆到太平縣去定居。

到了官廳,裏面正在忙碌的一眾吏人向徐平行禮。徐平問過沒有什麽事情,便與桑懌一起回到後衙換了衣服,這才又轉出來。

在左江道這裏,徐平就是最大的官,連制約的人都沒有,就連蔗糖務也都是他一手建起來,盡可以由著自己性子行事。所以這官廳裏,與這個時代的其他官廳都不一樣,結合了徐平前世的許多習慣。

一進來迎面墻上,掛的不是吉祥如意的畫,而是這附近的巨幅地圖。地圖一左一右是兩張巨大的表格,左邊是各勢力的人文情況,舉凡政治、經濟、戶口、軍事、交通、歷史和社會概況,無所不包,交趾被排在第一位,第二位就是甲峒。右邊是附近的地理概況,山脈、川谷、盆地、氣候、水文,甚至土質和特有猛獸,分門別類都備注清楚。

戰爭從本質上來說不是戰場上的刀來槍往,而是兩個勢力集團充分調動自己的人力和物力的比拼,力量越強,使用越有效的無疑就占有優勢。

徐平的專業背景和習慣,使他不會坐在帥帳裏苦思冥想什麽錦囊妙計,而是這樣擺出來,列清楚,算得明明白白改該怎麽做,不該怎麽做。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到最大程度,充分限制敵人力量的運用,這才是他的習慣。

官廳裏面的辦事人員大多來自蔗糖務,很少幾個來自廂軍。也就是有了蔗糖務,以鄉兵的名義徐平才能辦成這件事,不然還真不容易。

能坐在官廳裏面的人都必須識字讀書,雖然沒有正經舉人,但還真有幾個準備參加下次邕州發解試的,而且還信心十足。他們都是來自福建,那裏讀書人太多,有的州發解試難度不下於省試,邕州則就簡單多了。

由於教育水平各地差距太大,朝廷並不允許考生換籍考試,雖然有辦法的人總是有,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根本沒有路子。蔗糖務辦了幾年了,徐平年年上奏章,要求蔗糖務的移民可以在邕州發解,今年終於批了下來,邕州發解名額翻一倍,允許蔗糖務的人員參考,多少人都在摩拳擦掌。

讀書人總是自視甚高,到徐平這裏來做事,吏人的身份他們不願意,廂軍的身份更加不可能,以在鄉兵中服役的名義才避過了這個尷尬問題。

當兵要刺字,在這個年代也是侮辱人的事情,所以除非沒辦法,很少有人會主動應募參軍。大宋的讀書人願意參軍搏功名的從來不少,但能接受刺字的幾乎沒有,禁軍裏專門有效用這一名號,既非軍官,但也不用刺字,那裏面的讀書人就多得很,就是落第的進士都不少,廂軍裏就不可能有了。

徐平在椅子上坐下,一個穿著長衫的人拿著幾張紙過來,用一種奇怪的表情對徐平說道:“官人,這布告我們幾個潤色過了,您看看可有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