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之將去

見徐平冷眼看著任守忠,臉色越來越難看,龐籍急忙咳嗽一聲,對任守忠道:“閣長一路上勞頓,不如先去吃杯茶。地方事務千頭萬緒,我和余知縣還有許多事情要請教徐工部,不是一時半刻能夠了結的。”

任守忠哼了一聲,看了看天色道:“不管有什麽事情,你們長話短說。太後教旨,自我們到這裏,必須當天起程!若是誤了時辰,你們可吃罪不起!”

說完,扭頭揚長而去。

他隨身帶著有小黃門和兵士,也不用提舉衙門裏的人伺候,自己帶人到街市上吃喝玩樂,見識一下邊疆風情,也不白來了一趟。

龐籍和余靖對視一眼,一起搖頭苦笑。

自京城出發的時候,得到的消息還是徐平攻破廣源州,平定了門州和諒州等山南對大宋若即若離的幾個土州,打退了交趾的進犯。雖然石全彬回開封說得熱鬧,當時卻正趕上太後身體不適,也沒有派人核查,大家對這功績心裏都打了折扣。邊疆守臣擅起邊釁,殺敵冒功,徐平不是第一個。

從西北與黨項邊境,到川峽,再到荊湖廣南東西路,隔幾年就有這種事情發生。徐平被暫奪職事,核查事實再定功罪,朝裏眾臣也說不出什麽來。

一路上龐籍和余靖都沒有多想,直到過了五嶺,進了廣南西路,他們才從傳言了解到了邕州這裏發生的事情。從完全不信,到將信將疑,到進邕州之後親眼所見深信不疑,兩人才知道面臨的事情有多棘手。

原以為石全彬誇大了事實,萬萬沒想到他所說的只及事實之十一。

如今到了太平縣,事實是徐平不但平了廣源州,還在諒州殲敵數萬,甚至兵鋒前出,攻破了升龍府,俘了交趾國王李佛瑪及一幹大臣。

這可不是靠誰說的,而是事實俱在。

徐平做事一向認真,俘獲的交趾上下官民都有名有姓,甚至照著名冊能把人找出來一一盤問。繳獲的金銀財寶也是,賬籍和實物都能對上號。

如果說先前的處理沒大問題,現在的問題就大了。

官以任能,爵以酬功,現在徐平在邕州既立下了功勞,也顯示了自己的能力,按常理,那是要加官晉爵的。結果什麽沒有,還把官還一擼到底,徐平怎麽想不講,邕州這裏打了勝仗的其他人怎麽想?

任守忠帶著徐平拍拍屁股就走了,爛攤子卻留給了龐籍和余靖。他們兩個怎麽接徐平留下的官職?就憑著朝廷給的官告文書?蔗糖務上下男女老幼數十萬,太平縣裏也管著數萬人,他們憑什麽聽這兩位的?

這數十萬人裏,大多數可都是這幾年從土官那裏解放出來的家丁奴仆,剛剛成為朝廷的編戶齊民,他們知道官告是個什麽東西!

龐籍只覺得腦袋發蒙,原以為只是普通的升遷,甚至被派到嶺南天邊還有同僚為他覺得可惜,突然之間要接的官職就燙手得很,他都不敢去摸。

余靖一樣覺得難辦,只當個知縣也就罷了,偏偏還帶著軍使,治下的官軍全都歸他管。大宋的兵難管,尤其是幾代帝王有意削弱統兵官的權威,套用徐平前世的一句話來說,這個年代軍隊裏下克上可不新鮮。

錢糧發得不及時要鬧,賞錢發少了要鬧,甚至底下兵士覺得心情不爽了一樣鬧。尤其是文官統兵,首先就要籠絡士卒之心,不然就等著好看。從理論上來說,統兵權在三衙,雖然廂軍他們管得少,但戰兵一樣要管。只要下面士卒鬧起來,板子首先打到統兵官的身上,對士卒則以撫綏為主。

這種治兵思想在太宗之後尤其明顯,說穿了依然是防內亂第一,禦外敵其次,防止統兵官的權威過重,威脅皇權。哪個統兵官能在士卒鬧事的時候果斷處理,事後還能不受懲罰,那就被稱為能臣,史書上要大書特書。

徐平就是知道這一點的厲害,特別是看過太宗傳下的聖政之一,就是在士卒鬧事的時候接見鬧事士卒,嚴懲統兵官,才基本不管邕州廂軍,打包給桑懌帶領。打硬仗徐平寧願用蔗糖務鄉兵,而不使用廂軍,也是出於這顧慮。徐平並不比這個時代的其他人聰明,但卻多了超越千年的見識,有的事情別人不敢想,徐平卻能夠看得明白。

余靖要安撫治下的廂軍,在徐平得到這種結局的情況下,他用什麽安撫?

在龐籍和余靖心裏轉著這些念頭的時候,徐平已經叫過來了蔗糖務和太平縣裏的重要官吏,與兩人開始交結。

同提舉蔗糖務韓綜,這次的官職也有了變動,調任邕州通判。知州馮伸己是武臣,徐平可以代理身兼兩職,他回任則通判一職卻不可或缺。

此時徐平滿肚子怨氣,也沒什麽心情處理公事,實際的交接事務都是韓綜對龐籍,方天巖對余靖,一些重大事情徐平在一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