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緊急措施(第2/2頁)

到了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麻煩了。現在炭不管是在皇宮裏,還是在三司庫裏,還是在炭行的庫裏,只要開封府有心,都能夠集中起來。而等到進了人家,到那裏候只怕皇上親自出面也弄不出來了,下層民眾難道就只能活活凍死?

想起盼盼在大柳樹下面開心地拍著手笑的樣子,徐平暗暗嘆了口氣,在案幾上攤開紙張,寫自己第一份真正對朝政建議的奏章。

做官這麽多年,徐平的奏章從來都是例行公事,只要不是跟自己的職務直接相關,基本上就是不聞不問。這種心態很奇妙,他一直以為做官只是自己在這個世界生存不得不做的事情,從來沒有當成自己的一份事業。

先寫如今京城面臨的取暖燃料的形勢,炭價暴漲,由雪前每稱三十文漲至六百文,原價每稱四十五文的石炭(煤)也跟著漲到了每稱一百五十文。雖然開封府置場賣炭,但並沒有把炭價壓下來,反而導致官存炭迅速流失,透支了以後處理緊張形勢的本錢。

然後分析了城內的炭和石炭的供需情況,巨大的缺口是現實存在的,而如今采取的手段看似是在解決問題,實際上根本不會起到理想的作用。更可怕的是,這會導致僅有的取暖燃料加速進入社會上層人家,到了後邊天氣如果不能迅速好轉,將會出現城裏的大量下層百姓無炭取暖的情況。

貧苦人房子四處漏風,衣服不能保暖,如果北風勁吹,大量的人凍死凍傷都不稀奇。

到了那個時候,官府手中也沒有炭,也沒有征炭手段,無力救助,極可能會釀成人間慘禍。甚至無法取暖的人聚集起來,發生動亂也不稀奇。

跟這個年代的讀書人相比,徐平的用語相當緩和,不像他們動不動危言聳聽。但按現在方法行事的前景一片灰暗,徐平也寫得明白。

最後,徐平要求開封府和三司配合,立即盡力搜羅城內所有的炭和石炭,形成必要的應急庫存。首先就是罷勞而無功的許申鑄錢,然後各官酒務等一切用炭而又可以暫停的地方全部停下來,所用炭由開封府和三司集中。

官府置場賣炭最多再堅持三日,如果形勢沒有好轉,則必須立即停止,防止用於應付緊急情況的炭庫存緊急流失。

三日之後,如果天氣繼續嚴寒,則由開封府組織強行實行取暖燃料的配給制,按戶等口數分配取暖用炭和石炭,盡量向下層民眾傾斜,避免大規模凍死人的事情出現。

寫完之後,徐平把奏章封好,靜靜地坐了一會。

市場機制只能應付正常的社會形勢,互通有無,甚至也能讓社會財富增殖。但一旦面臨緊急事態,市場機制便就會失靈,更會把社會危機加倍地放大。

這個年代的人認識不到這一點,也不清各種施政手段的本質和作用,依靠自己的感覺和經驗行事,一不小心就釀成大禍。

有著前世的記憶,幾乎是本能的,一到了緊急時刻,徐平首先就想到的是配給制。配給制不是好的制度,但卻是救命的制度,可以利用有限的資源,以最小的總體代價渡過危機。只要把這最要命的時間渡過去,後續有無數的手段可以解決根本問題。

惟一可慮的,就是這個年代的統治者能不能理解這些建議,又有多大的可能去采納這些建議。徐平不希望真地發生人間慘禍之後,執政者才想起自己的話的意義。

想起前些日子被中書退回的奏章,還有王隨的評語,徐平有一種難言的滋味。

不同時代思想的碰撞,相互之間很難理解,最少現在徐平所面臨的,不是誰說的對誰說的錯,而是誰的官職更高,誰的權柄更大。

已經受過一次中書的斥責了,這一次的結果會如何,徐平不知道,但這是他為這個時在這個候所能做的惟一的事了。

國事好壞看宰相,徐平沒有直奏皇上的權力,皇上也沒有繞過中書直接插手管事的規矩,就看政事堂裏的諸公,這次怎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