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三司刻書局

見徐平拿著西瓜種子愛不釋手,李纮道:“既然徐副使能夠把西瓜種出來,這些種子便就全送給你好了。到時瓜長成,可不要忘了讓我們一起品嘗。”

徐平喜滋滋的:“放心,到了夏天,我讓三司官員都嘗一嘗西瓜的味道!”

西瓜是好物,大宋的官員也都早有聽說。不過這東西在契丹才有,又不是什麽戰略作物,一直沒有引種宋境來,偶爾有種子帶回來,這些官員也不會種植。

如今徐平得了這些東西,剛好新家那裏買了不少園地,種著正合適。到了夏天,這東西賣出去說不定還能賺一筆小錢呢。

此時太陽已經西斜,房家裏拉出來的影子越來越長。

李纮看看天色,對寇瑊和徐平道:“新近返京,家裏諸事繁忙,時候不早了,我先回家去。如果衙門裏有什麽事,讓雜吏到我家裏喚我就是。”

寇瑊點頭。

李纮站起身來,一下看見桌上另一個袋子,對徐平道:“徐副使怎麽只對那西瓜種子有興趣?這回紇豆聽契丹人講極耐幹旱,西域多有種植,也不是錯的東西。”

回紇豆就是徐平前世說的鷹嘴豆,這東西也曾熱火過一陣子,算是世界上大量種植的豆類之一。不過鷹嘴豆最大的特點是耐幹旱,產量還不如大豆,在中原並沒有什麽用武之地。這個年代土地又不缺,幹旱的地方不種糧食就是,何苦為難自己?

雖說豆類植物都可以固氮,能夠作為綠色化肥,培養地力,回紇豆也不如大豆和苜蓿的價值大,徐平當外沒興趣。

不過李纮既然說起,徐平便也收了起來,口中說道:“聽說回紇豆最大的好處是耐旱,在中原的用處有限。不過我大宋地域廣闊,不定其他什麽地方用得著。”

李纮點點頭,向三人行禮告辭。

徐平把兩袋種子收好,便問寇瑊:“省主,前些日子曾經上奏,我們三司設一個刻書局,印些農醫之類事關民生的書籍,通行天下,也是德政。不知奏狀有沒有批下來?”

寇瑊知道徐平心裏想的什麽,笑著答道:“昨日剛剛批復,今天有敕行下,設三司刻書局,暫隸條例編修所之下。刻書所得利息,充作編修所公使錢。”

手裏沒錢,心裏就慌,徐平在地方為官那是大手大腳慣了的,到了京城之後感覺到束手束腳。京裏衙門的公使錢可不能跟地方比,整個三司一年公使錢也不到一千貫,也就是夠長官們的車馬費,還不夠徐平在邕州時的一個零頭。

不過京官們的各種補貼多,福利待好,升官也快,這又是地方不能比的。

設立編修三司條例所,皇上趙禎特別開恩,公使錢從優撥付,一月也不三萬錢,三十貫而已。按人頭攤,一人一個月也不到一貫錢。

按照徐平的習慣,這點錢怎麽夠?便想了個主意,以推廣農業等技術為名,要在三司開刻書局,賺點錢貼補衙門零花,建立自己的小金庫。

此時天下刻書,自然以京師最為精良,京師的書,又以館閣校對,國子監刻印的天下無雙。館閣集中天下文學之士的最優秀者,他們校對過的基本可以稱為範本,一旦校對有誤還會受到處罰。國子監刻印不惜工本,用料考究,不是私人書坊可比。

其他各國來到宋朝的使節,這些國子監的精美刻本,是他們走私的重要物資。

前些年徐平上了活字印書法,也在慢慢推行,不過還是集中在官府布告上。人的觀念很難一下子改變,平常人還是認為雕版印出來的才是好書本。

徐平在三司印書,自然不會與國子監比印各種經典,主要還是瞄準了實用的書籍。甚至徐平還有個想法,可以印一些此時流行的話本志怪之類,或者新詞俗曲,不定也會有市場。京城裏識字的人多,閑人多,市場還是蠻大的。

不過徐平現在提起來,主要目的還是在前邊說的錢法上。

剛才聽李纮閑談,徐平心裏仔細思量,錢法改革涉及的問題太多,僅憑幾句話無論如何是解決不了的,何況也未必有人聽他說什麽。

如果不把貨幣的問題講清楚,行用新的鐵錢只怕會是一場災難。到了那個時候,人們不會想起徐平當時說了什麽,只會說鐵錢不能用,甚至還要把徐平牽連進去一起罵。

既然有印書的機會,那就不妨專門印一批書,讓跟這個問題有關的人都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只有以事實為依據,把事情講清楚了,才能盡量減少後患。

寇瑊並不知道徐平心裏想的是什麽,對他道:“刻書局能夠辦成,以你做事情的習慣,必然不會虧了本錢。有了錢,條例編修所便就可以開始視事了。你身兼兩職,哪邊都不能耽誤了,佐官至為重要。鹽鐵司這裏,韓綜不消說,與你共事數年,我看他辦事也甚是得力。這位郭判官,看來也是你信得過的。勾院的鄭戩,做事一向仔細,又在京裏為官數年,也不須擔心。鹽鐵司你盡可以放得下,想來不會出亂子。編修所那裏人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