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另起爐灶重開張(第2/2頁)

而茶葉的分銷系統,便是第一步。

至此,茶法改革大的方向就定了下來。在原來舊的系統之外,徐平別開一個新的系統,看日後的效果,再決定以哪個系統為主。

茶法牽涉利益太大,整個系統不知有多少達官權貴牽連在裏面,徐平還沒有那麽高尚的覺悟,用自己的官場前途做賭注,跟這些人拼個你死我活。他寧願重起爐灶,哪怕這樣會辛苦一些,也比跟那些盤根錯節的勢力做鬥爭強。

徐平行禮,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

寇瑊向徐平點點頭,今天發揮得比預期的好,遇到的阻力也比預期的少。

見徐平坐下,王曾對身邊的李咨道:“既然三司已經同意你主持茶法更改,便就詳細地說一說,尤其是可能會引起什麽亂子,如何防備。”

說完,對呂夷簡和寇瑊道:“呂相公,寇省主,如何?”

兩人點頭:“使得。”

每次茶法變更,都會引起京城一陣子的混亂,那些交引鋪有的乘機發大財,有的賠得血本無歸。這些人後面都牽連到權貴之家,往往有渠道能夠直達皇帝身邊,不定就會引出什麽意外,不得不早預防,這也是茶法變更時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司的官員中,三司使自然是最高長官,三位副使的地位也有高低。按規矩,鹽鐵副使地位是高於其他兩司副使的,徐平因為茶法另起爐灶,實際是把自己摘了出去,則寇瑊還要安排專人配合李咨。

李咨起身,向皇上和宰執大臣行過禮,朗聲道:“茶法一改,受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入中商人,還有京城裏的交引鋪。商人倒還罷了,只要定下法度,此次加饒也比天聖元年優渥得多,想來無事。可能出意外的,惟有京城的交引鋪。”

見說起交引鋪,在座的人包括皇上趙禎臉色都沉重起來,顯然都知道這些巨大資本的背後不簡單,比不得普通商人,一句話就辦下去了。

李咨又道:“以前行‘三說法’的時候,北商和南商就矛盾重重。而南商,主要的還是京城裏的交引鋪,淮南茶商還在其次。北商入中糧草,換來茶引,大多數都不真到淮南販茶,而是就近轉賣。交引鋪與南商勾結,壓低交引價格,再者利用榷貨物要入中商人必須有交引鋪作保才能算茶,百般勒索,入中商人早已是怨言滿腹。”

交引鋪的人與榷貨物的人內外勾結,要想用茶引換出茶來,不給他們大筆好處是不行的。在茶葉的產運銷鏈條中,實際上並沒有交引鋪的位置。可他們倚仗跟官府的特殊關系,再加上交引換成實物並不那麽容易,竟然攫取了最大份額的利潤。

李咨行“現錢法”,很大程度上就是想打擊交引鋪,使用現錢,不再使用交引,看他們還去哪裏賺錢!然而事實是終究繞不開,總能被他們鉆了空子。

這次再改茶法,李咨幹脆釜底抽薪,連榷貨務那裏也不用交引鋪作保了。

聽罷李咨的說明,參知政事蔡齊道:“交引鋪確實不堪,平空生利,讓許多入中商人白白折了本錢。但榷貨務那裏以後不用他們作保,如果有商人持假的茶引,或者虛造數額,領出錢來之後遠走高飛,榷貨務那裏白白損失了錢怎麽辦?”

取消作保實際上是打擊了南商的利益,但一些風險便從交引鋪那裏轉移到了官府這裏,如何避免這些風險不得不考慮。這個環節交引鋪類似於徐平前世的保險商,不過他們太過貪婪,收的保險費過高了點。

李咨道:“不用交引鋪作保,可以讓入中商人互保,一家出事,數家追責。如此一來商人擔了責任,也不敢掉以輕心,強過托給交引鋪。”

交引鋪的保險費用實際上還是轉嫁在入中商人身上,既然這樣,那還不如直接讓入中商人擔責任,他們都是商人,互相監督也方便。

不過這樣可就徹底抽了交引鋪的倚仗,對他們的業務是致命的打擊。

徐平不由想起徐昌給自己說起過的劉太師,那些人的作為李咨不知道清不清楚,想來應該是清楚的。連自己這新任的鹽鐵副使人家都找上門來,而且一點也沒有瞞著自己的意思,更何況李咨這三司的老人,資歷比自己深得多。

一幫帝國重臣在這崇政殿裏說得熱鬧,不知道那些人現在什麽樣子,是不是也在緊急開會,又會討論出個什麽結果。

這是官與吏的對決,且看看李咨能不能壓倒這幫滑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