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三不朽(第2/2頁)

只要朝裏的老臣不去,徐平要想接近權力中樞的阻力就是無限大,特別是三司使那個位置。三司掌管國家財政,有大權,殿上又排得有常班奏事,碰上個強硬的,宰相都壓不住。呂夷簡和王曾,哪個放心讓徐平坐到那個位子上去?

與其想三司使,還不如去想知制誥呢。知制誥掌外制,做上一段時間轉翰林學士掌內制,也到權力中樞了。兩制詞臣,一是宰執的影響小,皇帝的權威大,而且不接觸直接權力,別人也容得下。但詞臣這個行當,徐平是真做不來啊,有什麽辦法?

徐平心裏暗暗嘆了口氣,去年一上任就重修三司條例,現在想想,實在是有些莽撞了。前些日子注重農事,還想著編農事條例,幸虧沒有動手。

丁謂任三司使的當年,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分別上了《三司新編敕》和《景德農田敕》,好死不死,徐平做的事情又與丁謂撞車。怪不得都過了這麽久,關鍵部分徐平都已經編制好了,新條例中書那裏就是卡著不讓正式頒行。

天地良心,那個時候徐平剛回京城上任,怎麽會注意當年丁謂幹了什麽?等到現在遇到阻力了,再去注意這些也就晚了。

這一兩個月,徐平因病休假,從公事裏脫出身來,才真正清醒意識到自己現在的處境。隨著三司新場務和鋪子的功績慢慢顯現出來,徐平現在再提出什麽意見,就不像以前那麽順利了。有意無意的,宰執那些人都要把徐平壓一壓。

徐平靠在桌子上,無奈地搖了搖頭。若不是這種處境,他又何苦為場務裏的鋪子這一件小事,還要把插手其中的權貴名單附在奏章後面?若是以前,自己只要上個奏章事情就定下來了,誰會攔著?現在不行了啊,徐平提什麽事情,都有人不同意。

要想讓事情辦下來,只能用這種手段作為交換。呂夷簡那裏必然會把這份名單壓下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作為交換,徐平的意見他就要幫著推行下去。

古人所說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言最簡單,徐平卻偏偏選了最難的立德去做。德不是私德,不是靠修身養性,不是靠做好人。

所謂德被蒼生,立德是要有大恩德於天地間,之為不朽,非神即聖。

僅僅是推行商品經濟,讓國家富強起來,尚算不得立德,只能算立功。如徐平這樣想著在這個過程中,讓每一個人都得到益處,不管得到的益處是大是小,總之不讓普通百姓成為這一過程的犧牲品。做到了,才是立德,足以不朽。

這樣的事情,做起來哪裏有那麽容易?以前徐平只是悶著頭去做,沒有理性地去想一想,現在阻力越來越大了,就不能不想了。

放下劉沆等三人的來書,徐平提起筆來,迅速寫了上報的奏章,把鄭戩提供的名單附在後面。把奏章封了,徐平對秀秀道:“秀秀,你把這奏章收著,明天一早讓徐昌派人送到三司衙門去,交給判官劉沆。讓劉沆、郭谘、鄭戩三人用印畫押,一起上奏。還有,現在我鹽鐵副使的印在度支王惟正副使那裏,讓他幫我用印。”

秀秀接了奏章,仔細收好。以前在邕州的時候,這些事情都是她做慣的,徐平很多公文都是讓他收著,按照吩咐發給相應的人。

寫完奏章,徐平只覺得意猶未盡,把前些日子李覯來的信又取了出來。

李覯在方城縣上任,學著當年徐平在邕州的為政舉措,開辦營田務開墾荒田,不再招人指射,而是直接由縣衙管理。一些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他寫信來問,同時也談了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的經驗,以及自己的看法。

李覯是飽讀詩書的人,說起對經典的學習和理解,滿天下的讀書人都算上,他也是數得著的。一些以前徐平覺得困惑的問題,李覯反而能有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