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2頁)

對於著書立說,自成一派宣揚思想,徐平一直很謹慎。他知道自己的斤兩,對經典一知半解,隨便解釋,很容易使自己成為士林公敵。一旦到了那一步,也就不要想再有什麽作為了,自己又沒有丁謂那樣根本不在意別人看法的手段。就是有那種本事手段,丁謂還不是一樣執掌大權只有兩年多。

現在李覯到了方城,真正開始施政,他的思想才開始發出光來。有這樣一個可以算是自己的學生在,徐平可以考慮開始立言,把自己前世的思想帶到這個世界來。

拿起筆來,徐平認真地給李覯寫回信。

第一次,徐平把勞動可以創造財富,勞動效率的提高和勞動工具的使用都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系統的向另一個人提了出來。只要這一點立下來,那麽如何提高勞動效率,制出更好的工具,便就成了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有了這一點,給予工匠和科技工作者更高的地位,便就有了理論的根據。

學問無非物理性命,只要把這一點立起來,那麽物理之學便就有了跟性命之學同等重要的地位。從此之後,可以名正言順的推廣科學技術,並作為重要國策。

這也是第一次,徐平對李覯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夠把自己的這一思想,真正在這個各種學術派系井噴一樣出現的年代,打牢基礎,使人無可辨駁。

千年之後,或許不會再有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大行的可能,存在下去的,只能是人性本樸,無善無不善,人的欲望沒有邪惡。

秀秀偶爾擡起頭來,看著書桌邊的徐平一臉神聖,聚精會神地寫著字,不由笑著搖了搖頭。想當初兩人剛剛相識的日子,徐平一拿起書本就愁眉苦臉,還請著秀秀監督自己,硬著頭皮把那些經典啃了下來,考上了進士。多年過去了,官人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有些頑劣的鄉村少年,真地做了官,成了她心目中的讀書人。

真宗皇帝在寫的勸學詩說,“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在讀書人的眼裏,這詩俗得不能再俗,從裏到外都透著市儈氣,遠不如顏真卿的那一首,“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皇帝的詩口氣仿如市井之徒,顏詩才是勵志。

但這個年代,不正是如此嗎?整個國家從裏到外,都透著市儈氣,皇帝才是真正了解天下的人啊。在秀秀眼裏,真宗皇帝說的才是真理,讀書人就該有個讀書人的樣子,自然也就該有讀書人應有的回報。

良田、車馬、黃金屋,官人現在都有了,不都是讀書讀得好賺來的?

徐平一個字一個字,認認真真地寫著自己前世的見識,並跟這一世的經歷和學識結合起來,只覺得一下筆,便就有千言萬語,再也停不下來。

蔗糖務為什麽會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大怪獸,賺了無數錢財,養活數十萬的人口?因為組織提高了勞動效率,各種新式農具提高了勞動效率,用同樣的勞動量,可以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來。蔗糖務最有價值的,不是蔗糖值錢,而是組織形式,是各種新式農具的巧妙利用。李覯要在方城開營田務,便就要清楚地知道這一點,把蔗糖務的組織學去,新式農具用起來,不能盲目去做。

而且不僅是要學要用,還要把這些與經典理論結合起來,做出創新,自成一家之言,才不枉了徐平這麽多年的栽培。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實踐檢驗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相輔相成,把徐平想要提出的理論基礎打好。這才是徐平對他的期望,而不僅是做一個好知縣。

立言之不朽,可以稱賢,啟迪後人的思想;立功之不朽,可以為神,庇佑一方土地;立德之不朽,澤被蒼生,垂範千古,是為至聖。

徐平便給自己立一個小目標,先從立言做起,兩世為人,好歹做個賢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