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新舊沖突(第2/2頁)

想來想去,李璋不得要領。暗嘆一聲,要是父樣在京城就好了,他見多識廣,在官場上陪了多少年的小心,一定有辦法。父親不在,徐平在也好啊。自己這位哥哥小的時候也不怎麽成器,等到長大了,凡事都有主意。在他眼裏,這肯定只是小事。

在巷口徘徊一會,看看紅日低垂,李璋裏越發焦急。

突然之間,李璋想一個人來,用手拍了一下腦袋:“我怎麽把段阿爹給忘了!”

騎著快馬,李璋回到自己家裏,快步來到段老院子的住處。

老院子正在帶著李璋的弟弟玩耍,見李璋急匆匆地進來,問他:“大郎,什麽事情如此焦急?今天不是你在宮裏當值?如此早就回來了?”

李璋上前,把今天遇到的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問道:“段阿爹,現在楊太尉的外宅裏,邕州來的那些人跟皇城司和幾個三衙武官拉開架式,看看就要火並。這事情我不知道也就罷了,知道了不管,以後會落無數埋怨。但怎麽管,心裏又沒有主意。”

段老院子讓李璋的弟弟自己去玩耍,在交椅上坐下來,對李璋道:“大郎,你這是關心則亂哪。其實,仔細想想,放對的那些都是什麽人?邕州來的那些人,本來是有些野性,只是幾個月下來,磨得也差不多了。至於楊太尉,跟那些不成器的兵痞和百姓耍一耍狠還是可以,對上這些人,十有八九是討不了好處去。至於在那裏的幾個三衙武官,本就是跟遊手好閑的街頭閑漢差不多,靠著祖宗蔭庇在三衙裏吃飯,又有什麽決斷了?所以,這事情多半是鬧不起來。”

李璋遲疑道:“段阿爹的意思,這事情我只要旁觀就好?”

“那自然不行!你已經撞上了,當不知道,事後徐平和官家都要埋怨你。依我看來,現在宮裏自然是進不去了,你不如乘著外城門未關,騎上快馬去中牟白沙鎮,把這事情說給徐平知道。他那裏正在收什麽棉花,政事堂和樞密院的相公都在,要有什麽決斷,反而比其他人都方便得多,也快得多。”

李璋想想道:“樞密院的李相公在那裏。只是,樞密院也不好插手三衙事務。”

段老院子笑道:“是不好插手三衙事務,但那個五台山來的人,不是說發現了蕃邦細作?這是邊情,可就是歸樞密院管了。你盡管去,到底該怎麽管,徐平和相公們自然會有主意。你經過的事情還少,你想不出來的,他們會想出來的。”

李璋還是有些半信半疑,徐平也只是比自己大兩歲而已,又多經歷過什麽事情了?以前也沒覺得自己比他差不多少,就是自從中了進士,突然就一下子與自己拉開了距離。祖宗以來重要讀書人,中個進士就這麽厲害?

看看天色不早,李璋辭別了段老院子,帶了兩個排軍,出了家門,向新鄭門而去。

樞密院雖說是軍政大事無所不統,但三衙還是有很大的獨立性,政事堂和樞密院完全插不進手去。宰執們能夠限制三衙的,只是對幾個管軍大將的提名權,決定權還是在皇帝那裏。而且皇帝對三衙軍官與其他官僚的態度不一樣,一直把權力牢牢地掌握在手自己手裏,不允許其他人染指。

最極端的太宗時候,一些都指揮使之類的小官也是皇帝自己定,任何人不得插手。

皇帝掌握軍權並沒有什麽,問題在這些人事任免,皇帝又從哪裏知道誰合適誰不合適?管軍大將是帝王親信,除了聽話一無是處,又能提拔出什麽人來?

到了這個時候,三衙禁軍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步。各級統兵將官,全部都是一個小圈子的,他們一靠資歷,二靠祖蔭,很多對軍隊事務一竅不通。而真正那些有能力的,又被這個圈子壓制,升不上來。僥幸升上來的,也會被排擠,郁郁不得志。

這也是在歷史上與西夏開戰的時候,明明統兵官全部滿員,甚至還有剩員,滿朝上下卻都感嘆無將可用的原因。可笑的是,那些占著位子的統兵官竟然自己也這麽覺得。等到軍隊出現了缺額,很多位置沒有合適的人提拔上去,偏偏又人才濟濟了。

趙禎從邕諒路那裏抽人補進三衙,又把三衙的軍官派到那裏去鍛煉,策略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問題就在於,這些新來的人與舊圈子裏的人矛盾如何解決。現在邕州來的人還是勢力太小,無法直接跟三衙舊將起沖突,算楊景宗倒黴。等到後來,如果趙禎堅持自己的策略,這種矛盾會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