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大新聞(第2/2頁)

反正,追著楊景宗打的有禦史台和諫院,何苦去趟這一攤渾水?

喬大頭嘴裏不斷有血滲出來,卻覺得心情舒暢,對魯芳道:“你帶著人來為我出頭,我就感激不盡,怎麽好再讓你們為難?那個鳥太尉,已經惡了李相公,想來也討不好去,我們等著看就是!”

徐平對喬大頭道:“你不要說話,好好跟著我們去看太醫。”

卻說宋庠回到諫院,正趕上一眾同僚下朝,吩咐公吏把人全都招呼到知諫院孫祖德的官廳。自己先到官廳外,見孫祖德還沒有回來,便在門口轉來轉去等著。

要不了多大一會,孫祖德下朝回來,一眼看見宋庠沒頭螞蟻一樣在自己官廳前亂轉,還不住地搓手,不由問道:“宋司諫,你為何在這裏?”

宋庠聽見聲音,擡頭看見孫祖德,上前一把拉住,就向官廳裏面拽:“諫院,今天京城裏發生了一件大事,剛好被我趕上了,正是來了我們的買賣,我們進去說!”

孫祖德一頭霧水,隨著宋庠進了官廳。

不等落座,宋庠就劈頭問道:“諫院,你覺得勾當皇城司的楊太尉如何?”

孫祖德道:“看楊太後的面子,聖上給他個皇城司的差事,不過是貪那俸錢罷了。”

“哈哈,他今天闖禍了,被我看個正著,只怕是俸錢也沒得領了!”

太宗和真宗喜歡安插自己的親信掌握各重要的軍事力量,是因為對其他人的不信任,只有一直跟在自己身邊的人才信得過。趙禎不是這樣,他經常任命外戚為高級武官,是因為這些職位的俸祿高,他是給自己的身邊人和親戚撈好處。

同樣的品級,一般來說武官的俸祿都要比文官高上一截。以三衙來說,地位最高的三位管軍大將,殿前司和侍衛親軍馬軍、步軍司的都指揮使,向來帶節度使,俸祿比宰相還要高上一些,副都指揮使也高過執政。

楊景宗是因為太沒出息,當官這些年,犯錯無數,經常被貶,只能去皇城司。像李用和,如果沒有人工授精的技術出來,趙禎讓他到群牧司去鍍金,本來就想安排進殿前司做管軍大將的。權不權的不說,拿到手裏的錢才是真金白銀。

所以宋庠一說起楊景宗要倒黴,不是說他貶官,而是減俸,這對他才是最要命的。

李咨回到樞密院,見到當值的王德用正坐在那裏喝茶,打了聲招呼,便就默默地坐到一邊想心事,等其他幾位下朝回來。

王德用是武將,朝廷大事能躲就躲,基本不參與,其他人也不跟他商量。

造成這種局面,王德用武將的身份是一方面,他的出身又是一方面。王德用的父親王超,太宗在潛邸時便隨在他的身邊,由此被重用。太宗登基之後,王超成為他的心腹大將,經常領兵作戰。但問題是,王超幾乎沒有打過勝仗,每戰必敗,還連連升遷。王繼忠被契丹俘虜,就有王超不救先退的原因。後來真宗登基的時候,太宗任王超為殿前都指揮使,穩定局面,由此對真宗又有翊戴之功,保全富貴。

王超是太宗之後重用庸懦無能大將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德用雖然為人謹慎,但也沒有什麽戰功,純靠父蔭和資歷升上來,被排擠是必然的事。

王德用自己知道自己的事,見李咨從徐平莊裏提前回來,並不與自己說原因,便也不問,只是坐在那裏安靜喝茶。

等了一會,張士遜才帶著其他幾位樞密副使回來。惟有新來的韓億,因為杜衍還沒有到京城,依然去禦史台暫時視事。

眾人見過了禮,張士遜問李咨:“不是還要在中牟多待一天,怎麽提前回來?”

李咨嘆了口氣:“五台山有一個除役廂軍,偶然發現了黨項使節繪制山川地理之圖,顯然是趙元昊派來的細作。此事不小,只好先回來了。”

張士遜吃了一驚:“怎麽會有這種事?今天殿上,還在官員提起趙元昊有不臣之心,我還在聖上面前作保,黨項決不會反呢!”

(備注:皇城使此時是階官,除非有特旨,不管本司事務。查資料王懷節任皇城使,好像是管著皇城司事的,但不確定,書中當他是皇城司長官。還有,今天有點不舒服,頭蒙蒙的,有不到的地方,讀者擔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