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鑿齒蠻(第2/2頁)

韋小河應聲諾,也不管地上自己吃飯的家夥,隨著徐平便就擠出人群。

譚虎讓一個隨從去收了韋小河的工具,帶人跟在了後面。

到了茶館坐下,要了幾碗茶來,徐平讓韋小河坐下說話。

韋小河站在桌邊道:“官人說笑,您的面前如何有小人坐的地方?我只是個山裏吃不飽穿不暖的土蠻,官人到邕州之後,才知道人吃飽了是什麽滋味。官人有什麽話只管說就好,我站在這裏聽著,著實是不敢坐。”

徐平笑道:“這裏不是官衙,我們說些閑話,你不需拘謹。”

韋小河連連擺手,無論如何屁股都不沾凳子。

徐平無奈,只好由他。

喝了口茶,徐平問韋小河:“你如何會流落京城來?在邕州遇到難處了嗎?”

“沒有,現在邕州一切都好。小的是以前在山裏面沒見過世面,出了山來看見什麽都稀奇,一時興起立了個志願,要到京城裏來看一看。如今也看過了,準備在這裏呆上一年兩年,什麽時候見天子一面,了了心願,便就回邕州去。”

在京城住著的人,真是有心,見皇上一面也不難。每年總有那麽幾次皇帝出巡或者祭天之類的活動,早早在禦街兩邊等著就是。

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風俗,徐平前世也有人一定要出國去看看,或者到哪個風景名勝看看,甚至到哪個人的出生地看看,都是很正常的心理。不過是這個年代皇帝占了太多的風頭,看一眼就覺得沾了無數福氣罷了。

不過徐平還是有些好奇,問韋小河:“你流落在外,依靠什麽維生?我看你給人拔牙,不會一直就是靠這手藝吧?”

韋小河張開嘴巴讓徐平看:“官人請看,我們蠻人每到要婚娶的時候,便就要鑿掉兩顆門牙。我在山裏的時候,經常做這事,練出了拔牙的手藝,這一路上還真就是靠著這手藝吃穿不缺。——不過,現在邕諒路官府說是這是蠻人陋俗,發了布告說不許鑿牙了。這兩年好多出山的蠻人,也就跟漢人一樣,真地不鑿了。”

說到這裏,韋小河不好意思地搔了搔頭:“我們山裏人見識少,人多愚昧,好多陳舊規矩。其實山外的漢人都不鑿牙,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徐平搖了搖頭:“愚昧?也談不上愚昧。只是山裏面人煙稀少,與外面的人交流不多,便就有好多不好的規矩流傳下來而已。若是覺得不便,改了就是。”

“官人是說,鑿牙這習俗還源遠流長?”

“自然。《山海經》就記有鑿齒之國,依地理方位應是在現在的齊魯地方。那裏不但是現在沒有這習俗了,還是詩書之地,聖人之鄉。古人有這習俗,自然是有必要的理由,世事變幻,現在沒有必要了,改了就是。天子之德,教化四方,邕州既然已經括土為丁,為天子管下,自然也該移風易俗,不必死守舊規矩。”

“原來還有這樣一套說法,官人果然是讀過書的人,胸中自有乾坤。我們那裏出山的蠻人不鑿牙,留在山裏的人還說他們呢。等我過兩年回去,把官人的這套說辭講給他們聽,看還有哪個人敢閑話?以前我們蠻人過的都是跟野獸一樣的日子,官人到了邕州,才讓我們吃飽穿暖,出山來見世面,山裏面是神明一樣的人物。”

徐平微笑著搖了搖頭,講真話自己在邕州的時候,還真沒敢覺到有什麽特別。只有到了離開,以及後來所聽到的,才知道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為,給那片山川縱橫的地言帶來了多麽大的變化,給他們留下了多麽深刻的印象。

在徐平前世,教化這個詞不好聽,好多時候都讓人覺得帶著貶義。實際上這不就是文明代替愚昧,移風易俗,改變陋習嗎。不過這個年代,總是講聖人教化,從古聖賢說起,徐平前世是從洋人說起。尤記得前世看雜志,一篇文章說起移風易俗樹新風這個題目,是從自己朋友的侄女嫁給洋人說起,那洋人過年送禮送了一副撲克,然後這就是禮輕情義重,洋人是文明人,用文明代替愚昧,移風易俗不要送重禮。

這個年代不講聖賢,講目四望,想找個比中原更文明的洋人好像也難。想到這裏徐平不由自己也笑,後世的有一天,不知道有沒有人說自己言必稱古人,雖然帶領了一個時代的改革,但也是個食古不化阻礙時代發展的怪物。

誰人能夠知道身後事?只要在自己這一世,能夠看到更多的韋小河這樣的人,知道自己給這個世界真地帶來了進步,貌似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