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2/2頁)

李若谷沉默,想了一會才道:“依都漕所說,要如何做?”

“隋唐時候,洛陽城為天下之中,東南漕運都是運到這裏,供應王城。那時洛陽城中及四周都有舊漕渠,只是晚唐五代離亂,漕渠淤毀,河道變幻不變,伊洛水過不幾年就泛濫成災。若是現在想省事,便就開渠從洛水上遊直接築壩引水,使洛水不再過洛陽。但我不想清了汴河,枯了洛陽,留下身後罵名。所以,現在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洛陽城周圍的水道,清理舊漕渠,並加深加廣。”

李若谷皺了皺眉頭:“都漕到洛陽也有些日子了,該知道河南府的現狀。洛陽城裏有皇宮,下邊縣裏有皇陵,百姓賦役沉重,哪裏還有余力開溝治渠?”

“我兼著提舉京西路河渠、橋道事務,此事由轉運使司統一協調,河南府只要從旁協助就好。無論錢糧人力,必然盡量少從河南府出,留守不須為此擔心。”

李若谷的眉頭皺得更緊:“都漕,在河南府開渠,自然是以河南府為主。轉運使司只要定下規制,說清楚讓我們如何做就好。河南府是京府,不好跟平常州軍比,若是事事都要轉運使司來管,好多事情都不好做。”

徐平輕輕笑了笑:“可是,把事情交給河南府,能夠辦好嗎?”

李若谷沉默。河南府頂著偌大個名頭,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整理河道談何容易?引洛入汴的河道,按說大部分都在河南府之外,便最難的,其實還是在河南府治下。

過了汜水縣,就是在黃河灘上挖溝,規劃也好規劃,工程也簡單。但汜水縣以上,汜水與洛水的那一小片分水嶺山川破碎,地理復雜,工程要麻煩得多。更重要的是從沙溝引水,便就要保證那裏的水量充足,而且要穩定。現在洛陽城裏的河道多年洪水泛濫,根本保證不了水量的穩定。到了旱季河道寬廣,水深不足,到了雨季又水量過大。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從洛陽城的上遊把洛水截住,重修堤壩河道,把洛陽城繞過去。

洛陽是因洛水而興,把洛水從其他地方引走,這座千年古城後果可想而知。徐平實不想做一任轉運使,在一個地方留下千古罵名,所以不想用這方案。

但整理洛陽及周圍的河道,必須要河南府主動配合,不可以用種種借口拖後腿。

幾事有一就有二,這次河南府把自己的權力交給轉運使司,那麽以後自主權便就會被步步侵蝕,李若谷如何甘心?

但讓河南府自己修治河道,這種事也就是想想,根本不可能。現在洛陽皇宮都維持不了,房子都塌了快一半了,哪裏還有多余的人力物力去開溝挖渠?

見李若谷不說話,徐平又道:“留守,河南府現在是如何情形,你比誰都清楚。我即使把權放給你們,不說去新挖河渠,就連洛陽城裏的河道,只怕也整治不來。如果整條引洛入汴的水道都修好,但卻因為河南府辦事不力,從洛河引不出水來——那樣的後果,河南府也難承擔吧?此次修渠,我已經奏舉鄭州陳相公提舉汜水縣以下河段,依著陳相公的脾氣,他挖好了河道卻沒有水——這事情可就難辦了!”

“陳堯佐的脾氣又如何?他一個鄭州知州,難道還能管到河南府來!”

聽徐平用陳堯佐來壓自己,李若谷心裏不快。論官職和資歷是陳堯佐老,論地位現在自己還高過他呢,他想壓自己一頭還差點。

徐平微笑不語,自己何必跟一個老臣打嘴仗?有本事你就把修河的事接下來。

說到底,河南府缺錢、缺糧、缺人,這麽一項大工程,想接也接不下來。李若谷如果真敢誇這個口,那就是拿著自己的政治前途開玩笑了。而且不僅是他自己,整個河南府的僚佐都要跟著他倒黴。

徐平認準了,李若谷不敢開這個口。

(備注:河南府不受京西路轉運使的監督基本是肯定的,但河南府衙跟轉運使司的關系卻很復雜。真宗朝之前,河南府很多時候不屬京西路,跟開封府一樣是獨立的京府。真宗朝之後隸屬關系確定下來,但依然有很大的獨立性。總的趨勢,就是洛陽在全國的地位越來越不重要,河南府的地位也跟著越來越低,越來越受京西路轉運使的轄制。而京西路轉運使到底是不是常駐洛陽,也很難理清,大部分史料都指出河南府是京西路首州,轉運使應該是在洛陽的,便也有是洛陽只是轉運使別司,應該是不同時期的情況。書裏不可能完全理清楚,基本是一個還在互相爭權利的狀態,算是一個折衷的設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