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三司集議(第2/2頁)

河道是在孟州境內,陳堯佐在自己轄下威風八面李迪心裏總是有些芥蒂,由李參去做副手最好了,方方面面都能關照得到。那是自己的通判,當然聽自己的話。

見陳堯佐還要爭辨,徐平急忙說道:“事情便就這樣定下來,陳相公主持汜水縣以下的河道,孟州通判李參從旁輔助。李相公,如此一來,孟州的事情就要您多費心了。”

“無妨,一州民政,還累不著老夫。”

李迪和徐平一問一答,便就把事情定了下來,陳堯佐雖然微微感到郁悶,也不好再說什麽。李參到底只是個副手,什麽事情都要聽他的呢。

與李迪不同,徐平是真不放心讓陳堯佐自己一個人幹。當年黃河堤他是修得不錯,至今兩岸百姓還把那堤稱為“陳公堤”,數州百姓在享受著好處。但今時不同往日,水泥的產量雖然不多,但只要肯下本錢開起幾座窖來,還是能夠供上修河用的。徐平就怕陳堯佐老腦筋,接受不了這新鮮事務,到時惹出麻煩來。李參自己接觸過,是個做實事的,自己說話他也肯聽,到時候可以從中協調,調和矛盾。

定下了下遊的河道,徐平看看眾人,開口說起上遊河道:“如果從沙口鎮引洛河水,那到汜水只有一二十裏路,這中間有兩個難處。一是所過都是小山,山川破碎,河道開挖不易,在裏面蓄水更加不易。前幾個月我勘查河道,殿裏奏事的時候,聖上和幾位宰執一致認為,要在那裏的小山之間,修幾個大壩,才能夠實現排放自如。這樣一來,所需的水量就不少。再者,都知道黃河水裏泥沙極多,如果洛河裏沒有水進入黃河,則河口很容易淤積,引起後續無數麻煩。又不能斷洛河的水,又要引出足夠的水量來,只有在洛河上築壩。”

說到這裏,徐平看了看一邊坐著的李若谷,見他微閉雙目,沒有任何表情,也不知道聽沒聽到自己說的話。看來,今天他是要置身事外了。

一直沉默的安撫使李遵勖道:“沙口鎮鞏壩,不合適吧?”

“節使所言即是!不過,沙口鎮那裏不築壩,則新開水渠水量不定,如果漕渠深淺不一,又如何行得不船?更不要說影響整個汴河,無論如何是不行的。所以,只好折中。從西京城以下,直到沙口鎮地勢低平,沙口鎮那裏的壩不能過高,如果蓄水水面過高,則有可能會威脅到上遊的永安皇陵,這自然不行。所以,只好在沙口鎮那裏築一小壩,以不至威脅皇陵為準。為了保證新開河渠的水量,只好在西京城的上遊再築一大壩。”

李遵勖點了點頭:“便是如此,新開的河道,萬不能危及皇陵。”

永安位於偃師和鞏縣之間,本來只是一個鎮,因為是皇陵所在,特意升為縣,而且規格還很高。那一縣戶口只有幾百戶,說起來只相當於徐平前世的一個村子,但因為大宋的皇陵在那裏,是不能有一絲一毫風險的。

因為這皇陵,汜水縣以上河道沒有多少工程上的選擇,只能在沙口鎮那裏築一個小壩對水位進行微調,然後在洛陽城上遊選地勢合適的地方築一大壩,進行大的調節。不過這樣一來,便就要求洛陽到沙口鎮的河道要平直通暢,不能有任何阻塞。洛陽城裏那淤積得不成樣子的洛河水道便就必須整修,而且因為伊河是在洛陽之下匯入洛河,連帶伊河的水道也要一起整理,相當於把洛陽城周圍的河道完全整修一遍。如若不然,就只能在城外新開平直的河道,把洛河的水引走,不再經過洛陽城。

其實沒有下遊的皇陵,本不必如此麻煩,直接在沙口鎮築壩,上遊兩岸加高堤岸就行。

但這個年代,皇家的事情大於天,再麻煩,也要保證皇陵的安全。徐平和河南府爭來爭去,便就因為皇陵在那裏,必須完全整修洛陽周圍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