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牛官司(第2/2頁)

不選東水門開鋪子而是選在建春門,是因為建春門正當向東的大道,而且那裏閑田眾多,適合大規模的工商業。歷史上後來文彥博在洛陽,曾經在建春門內買地幾百畝,建起了一座名園,可想而知那裏閑著的土地有多少。

現在棉花的種植、紡織都還在規劃,初期先聚集一批民間的制衣業過去。棉布還算是新奇,而且價格不高,對於制衣業來說,正是賺大錢的時候。在建春門那裏開間鋪子專門賣棉布,必然會吸引商家到那裏開店,算是形成一個新的商業中心吧。

轉運司衙門的後衙,徐平拜了茶,問賈昌齡:“提刑,本是說耽擱一天,怎麽最後耽誤這麽多日子?你看,幾個大州的知州都已經回轉了,你才到城裏。”

賈昌齡嘆了口氣:“快不要說了,待在官廨裏不出來也沒有事情,一到地方,便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那麽多案子。父老百姓攔著,我想走也走不了啊!”

一邊說著,賈昌齡一邊連連搖頭。

這次到洛陽來,他是與知州趙賀一起從鄧州出發的。結果因為有案子糾纏,被趙賀落下得越來越遠,最後他到了洛陽,趙賀都已經離開了。

因為現在的提點刑獄不帶勸農使,什麽修河之類的事情與賈昌齡無關,他也並不怎麽關心。之所以一定要到洛陽城來,是因為徐平新官上任,幾司的長官總要碰一下面。

轉運使司和提點刑獄司都有對地方官吏的監察權,都可以稱為憲司,這是與安撫使司最大的不同。憲司的主官每年都要巡遍治下各州縣,以京西路之大,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必須要合理分工。徐平除了要接下前任王雍沒巡視到的地方,還要跟賈昌齡商量好下年兩司分別巡視的地方,兩人加起來把京西路的各州走遍才算完成任務。但另一方面,憲司主官又要求在任內治下的各州都要走到,所以每年分的州縣是不同的,必須商量。

說會閑話,徐平問賈昌齡:“怎麽會有這麽多案子?我也在地方多年,很少見這種情況啊。難道,京西的百姓也喜訟?”

賈昌齡搖頭:“不是,京西百姓算是順民了。說起善訟,都漕什麽時候到江南兩路去為官,那才知道什麽叫案子多。京西路位於天下之中,百姓大多溫和。這一次出來之所以碰到的案子多,還是因為閏年。”

“哦,此話怎講?”

“不是編閏年錄嗎,各地重分戶等,就為了這件事情,各地訴訟到現在還沒平息。”

徐平點點頭,戶等直接關系到平民百姓的稅賦差役負擔,每到閏年,民間各種花招百出。為了降一戶等,違法犯科的有之,鬧出人間慘劇的有之,確實比往年亂。

賈昌齡道:“我從鄧州來,都漕知道,那一帶的牛多,農戶沒牛,便就種不成田。牛價不便宜,便就有大戶人家,與人虛立文契,把牛假賣給貧苦人家,以立文契。結果等到閏年錄編過,戶等定了下來,便就有人家把虛契作為實契,不還牛了,這種官司太多!”

牛也是要折價算入資產,計入戶等之內的,所以在京西路,很少有人家專門養牛,都是從荊湖路大批量買來。這裏的人只養能夠役用的成年牛,小牛是很少養的。荊湖兩路因為還沒有開發,有大片的草地,那裏的人家都是把牛放出去,等到要賣的時候再到野間去抓,沒有戶等的問題。再加上有大量蠻族,他們也不按律法入戶等。

鄧州離荊湖路不遠,那裏販來的牛也多,甚至有專門養牛租給別人的。每到閏年,關系到的牛的官司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