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2/2頁)

晏殊道:“這種畫,還是燕待制最拿手,以後可以找他。”

“我也是這樣想,只是燕待制在京城,今年來不及了。”徐平點頭同意,把手裏的票據搖了搖,“畫就先如此,其他的地方有沒有不合適的?”

趙諴把拿著的票據左看右看,小聲說道:“其他都好,就是這圖案文字都是橫寫,是不是不妥當?又不是匾額,會不會讓用的人誤會?”

不管是交子還是關引,基本都是豎排的,徐平是因為怎麽都看不慣,按照前世的習慣改成了橫版。反正這些都是他來定的,也沒有一定之規,習慣了就好了。

王拱辰就覺得橫版順眼:“這是當錢來用的,按三司慣,都用這數碼來代替文字。你們且看,這壹後面跟著三個零,就是一千文,一貫足。若是堅版,反而不便了。”

徐平在三司曾經推廣過前世的阿拉伯數字,不過各地還沒有完全改過來,只有王拱辰習慣使用,其他人還只是聽說,一提才能夠想起來。

聽了王拱辰的話,幾個人再三看了一遍,果然還是橫版合適一些。

最後晏殊問道:“這票據若只是在衙門裏用,為什麽不直接銷賬?何必一定要這些呢?”

王拱辰笑道:“學士此問,我來回答。比如我營田務,拿了這些票據回去,可能就會向三司鋪子買農具,向各地衙門買牛買馬。反過來,他們也可能買我這裏的糧食棉油。這種交易日日都有,而且還可能我向鄧州買了牛,又向河南府賣了糧食,向外運貨跟民間一樣要交過稅。要是勾賬,這賬可勾不過來。”

見晏殊還是有些理解,徐平道:“學士,其實這就跟民間交易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道理。如果不是當時錢貨兩清,而是五馬換六羊,一筆交易就不知道要多少時日。如果讓衙門之間勾賬,還以營田務說,如果唐州營田務一時要想買幾頭耕牛,而本地並沒有貨物要發賣,蔡州的營田務要賣棉油,這來回勾賬的時間就把時機耽誤過去了。不僅如此,多個衙門之間勾賬,到了清賬的時候,必然是一團亂麻,理也理不清楚。”

晏殊仔細地想一想,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要是各衙門間沒有這種支付手段,交易的時效性就得不到保證,而且攢下來的賬籍,最後就誰也理不清楚了。自從出仕,晏殊出任的多是地方官和詞臣,就是在三司任職,也是兩手一甩,全靠著手下官吏做事。這些具體的施政行為,他沒有別人的感觸那麽深。

這些票據其實跟平常使用的貨幣是同樣的作用,不過限制了使用範圍而已。要是真正說起來,天下的貿易也大致是平衡的,有買總有賣,為什麽不能以物易物?商業規模大了必然要貨幣,不然交易的效率就讓人無法接受了。

不過晏殊還是有一點想不明白,問徐平:“要是這些票據能夠使用,在京西路的各衙門間通行無礙,其實河南府手裏的飛票並不是非兌不可,是也不是?”

“學士,話可不能這麽講。”這一點徐平不敢有絲毫馬虎,必須要跟晏殊說清楚。“這些票據是用於京西路各衙門間交易使用的,不能用於民間,哪怕是三司鋪子,收了之後也要跟飛票沖抵,這還要他們手裏有足夠的貨物才行。票據不能行於民間,對各州縣,特別是對營田務非常不利。本來他們今年賺出了這麽多錢財,可以雇更多的人手,可以指射更多的荒地,可以開更多的溝渠,可以修更多的道路,可以建更多的房子,但票據不能用於民間,就只好停下來。票據應急,但荒廢了營田務一年的發展。”

這種內部使用的票據,僅能用於京西路官方的內部經濟體系,維持正常運轉,但擴大再生產便就受到了限制。這一點才是最要命的,商品經濟不能擴大再生產,整個經濟鏈條就生銹了,短時間還可以,時間一長就要出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