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妥協(第2/2頁)

這個局面未必是趙禎想看到的,但卻是國家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只是縫縫補補,社會經濟如何向前發展?

定下軍費預算的標準,其他就再無大事。天下錢糧本來就掌握在三司手裏,從太祖時候收兵權削藩,核心實際上是把地方的財權收到中央來了。地方州縣基本沒有財權,收到的稅絕大部分是系省財物,所有權在三司,地方要用必須三司同意才可以。州縣能夠支配的錢糧其實就那幾項,三司撥下去的公使錢,官營酒庫的醋息錢,其他就是各種巧立名目收的苛捐雜稅,徐平要一步一步取消掉的。轉運使可以調配本路的系省錢物,是因為轉運使司理論上是中央的派出機構,代行三司的職權。

提出預算制度,徐平理想的情況是把軍費一起理清楚,列出人員費用,訓練費用,裝備費用,辦公費用等等,用預算決算制度控制住軍隊的花銷,把錢用到有用的地方。當年在邕州徐平也帶過兵,那時候是做得到的,不然即使有蔗糖務,一州之地怎麽可能打起那種大仗?如果還按歷史的軌跡,軍費年年增加,一有戰事就爆增,然而錢卻不知道花哪裏去了。歷史上的慶歷宋夏戰爭,花費之巨幾乎讓宋朝無法負擔,後期更是直接激起陜西南部的農民起義。最後雙方不明不白地言和,財政困難和陜西民變是重要的原因。

戰爭打的就是錢糧,這道理人人都知道。但花錢沒有效率,用了一千萬貫的錢,只做成了一百萬貫的事,這種仗誰能夠打得起?

達不到理想狀況,也要把軍事的數額固定下來,即使年年增長徐平也認了。但決不能再像從前一樣,沒有計劃,找出個理由就把左藏庫裏的錢發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