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2/2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簡單而不嚴密的理解,可以用集合來比較具象地展現。最開始的原始社會,沒有階級,是道存而為一的時候,治國以德,傳統文化之下具德為聖人。把這個時候的天下人看作一個集合,是生一。有了階級之分,這個集合分化成了兩個集合,這兩個集合是從前一個集合來的,依然共存於天下人這一個大集合中。這個時候就是一生二,雖有二,一卻仍然存在,這就是仍然出聖人的哲學基礎。階級鬥爭的存在,兩個集合不斷鬥爭交流,產生了交集。這個交集,就是三,有一部分是一個集合的一部分,有一部分是另一個集合的一部分。出現的這個交集,就是政權,到了這個階段是二生三了。三生,前一個階段的二也在,再之前的一也在。三生萬物,是說到了這個階段天下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出現了,要麽走回頭路,要麽到了盡頭。回頭路,就是重新回到無爭的大同之世,三重新歸於一。殊途而同歸,三生萬物是回到了一,否定之否定是經過一系列的否定,而達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共產主義社會,階級性質與原始社會相似。

交集雖然從屬於兩個集合,但交集跟每個集合都不一樣,這就是政權的獨立性。有了這個交集,隔離緩和了階級之間的矛盾,從而達到了穩定狀態。交集是由兩個集合的各一部分組成的,階級矛盾表現在爭奪交集中的權重。有階級必然有鬥爭,所以政權永遠不能位於正中的地方。實際上因為上面存在一個更大的一,此消則彼長,正中並不存在。

三本身就是二的各一部分,所以只能調和,三即政權的出現也是為了調和。對於政權這個三來說,必然有偏向,因為剝削者的力量是一直增長的,不偏向被剝削者一邊,政權自己本身也會被消滅。這是政權自己生存的必然需求,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政權為了求存而不得不向被剝削者偏移的改革。政權只要不想消失,這種改革的需求就是必然。

每一個集合都有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政權對每個階級實際都講仁。因為有自己求存的獨立性,便就有了義的存在。所以政權只存大義,小仁小義是不存在的。

在二三的基礎上,一這個大集合一直是存在的,這就是德。及彌滅差別,重新回到一的狀態,是更高一層級的道德。在德的基礎上,出現了大同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的類似。

使用了這樣的哲學基礎,才有了徐平對社會階段劃分的改變,才有了力主進行階級調和的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本於哲學基礎,對歷史規律進行總結,使用的哲學基礎不同,哪怕同樣講階級分別,也會出現不同的意識形態。

放棄否定之否定,改取三生萬物,是因為徐平前世沒有看到否定之否定的勝利。他所觀察到的歷史規律,符合三生萬物。歷史一直是發展變化的,將來會不會出現用另一種哲學基礎的需求,那就不是徐平所能知道的了。

三生萬物是這個時代的廣泛共識,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解釋社會發展的哲學,徐平使用這樣的哲學基礎,這個年代的人一說就懂。如果他的前世真地見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見到了否定之否定證明了正確性,他就向這個時代的人賣力解釋那一套哲學基礎了。

徐平給予這個世界的意識形態,是把前世共產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哲學基礎換成了中國的三生萬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種中國化。

世間並無當然之正確,人認識自然和歷史都是一直在發展的,也不必強求正確。只要從哲學到歷史,到當下世界的政治分析,統一連貫,並無不合時宜之處,就是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