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眾說紛紜

接下來的幾天,隨著新政施行,朝廷出現一系列人事任免。

以葉清臣為提舉天下常平倉兼營田使兼提舉天下市易務,以李參為勸農使兼監天下會社,以宋祁提舉天下學事兼采風使,以王堯臣權三司使公事。

要抑鄉下租息,李參曾經使用過的青苗貸再次被提了出來,經過朝臣多次議論,還是因弊端過多,被放棄了。徐平總結了一下,青苗貸缺乏彈性,利處大,弊端也大。回記起自己前世的農村小額貸款,這種做法實在不具備可行性。

要麽由朝廷出錢去補其中過大的風險,就成了個填不滿的無底洞。要麽由農戶自己承擔風險,則就會不斷出現因此破產的民戶。得利的民戶未必會記恩,破產的民戶和被奪掉放貸機會的勢力人家一定會記仇,違反了朝廷取民心而不收其怨的政治原則。

最終,為了解決鄉間下等戶對天災人禍抵抗力弱的問題,在鄉間廣建會社,嚴格貫徹官督民辦的原則。此前民間自有的會社組織,有宗教性質的一律解散,以閩越一帶的會為主的帶有非法集資性質的則重訂條例,納入朝廷的統一監查之下。

閩越一帶,因為有海外貿易之利,非法集資的會盛行,多次鬧出大亂。會社立法後朝廷先派專員查訪,盡量訂出合適的條例,並推廣到兩廣和京東路。鼓勵民間海外貿易,作為官營市舶司的補充。官府設專員對其賬目和組織監督,把動亂控制在萌芽狀態。

隨著民間資本開始充裕,海外貿易必然會走向繁榮,全由官方掌控是不可能的。民間貿易全部交予大海商也不穩妥,容易在沿海出現無法控制的勢力。由中下等戶集資之後雇人出海,獲利之後按股均分的方式作為補充,官方予以扶持,是必要的。這是以後沿海主推的方法,既有利於全民獲利,也有利於官方的控制。

內地的會社,則主要是各種專業的買賣社、河渠社、牛社、墾田社,諸如此類。因地因時而設,全國不作統一安排,不由地方州縣掌管,每州設監社使,對路一級的監社使統一負責。針對各州實際,官方對不同的會社或者進行扶持,或者進行抑制。

如荒田多的地方,官方引導發展墾田社,開墾土地為主。荒田少的地方,則向河渠和牛各類農具之類引導,興建水利設施,增加耕牛數量,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支持的方式,主要是由官方作保,從銀行獲得低息貸款,抑制的則提高貸款利息。

鄉間的為會社,故由勸農使兼,扶持中小農戶,打擊兼並之家,讓他們的資金向城鎮聚集。工業化要求產業聚集,要求農村的市場發展,不要讓資金沉澱在鄉下。

市易務主要管城鎮的行會組織,打破大商戶對行業的壟斷。以前為了官方控制,方便科配,各行會大多由大商戶把持。行會控制著各城鎮的商品價格,不允許外地來的客商自由販賣商品,大商人坐享壟斷利潤。此時科配已經取消,為了繁榮商品經濟,刺激工業的發展,打破行會壟斷制度已經勢在必行。市易務的設置,與歷史上王安石變法的市易法目的不同,不是為了官方取利,主要就是破除城鎮工商業中行會的條條塊塊。

提舉常平與以前的功能大致相同,主要控制糧食、油和鹽的價格,防止因為民生物資出現大的價格波動發生恐慌。不過與王安石變法不同,是以實物來控制價格,存的是糧油實物而不是錢,也不對外放貸生息。工商業放貸,主要由銀行來進行。

營田務是因為可能與地方農事發生爭執,不由勸農使掌管,而隸提舉常平之下。

提舉學事幫助各地設書院,律學、武學之類關乎政事的,全都隸書院之下。此外別設醫學、算學,這是全國各州縣必設的科目。依各地實際,設百工、農事之學,遵循民辦官勸的原則,給予錢糧和師資方面的幫助。

采風使仿古時史官采風之制,盡采民間詩歌、詞曲、說話、戲曲等等,凡是訴民之聲的盡采之,由朝廷統一編纂。這是一個單獨的系統,由各學的學生幫助,采風使獨立帶人完成,與台諫言官完全無關,也不作為官員政績的考察。

這些政策的出台,在官員中引起了眾多的爭論,有的還非常激烈。打破行會制度,便有官員擔心朝廷對城鎮的經濟控制能力削弱,一旦遇到國家急用的時候,征收不急,被奸商囤積居奇,勒索朝廷。諸如此類,林林總總,幾乎無一政沒有爭論。

夜幕降臨,吏員在政事堂裏點了煤油燈,放到幾位宰執中間的桌子上。

徐平使勁揉了揉額頭,只覺得頭昏腦脹,有些熬不住了。

晏殊扶著腰站起身來,在旁邊來回走了兩圈,舒緩了一下筋骨,對徐平道:“在如此短的時間要定下如此多國政,有些急了。朝臣爭論不休,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