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折騰契丹(第2/2頁)

只是徐平人在中書,樞密院的事情不好插手太多,這話不能由他說出來。

想了一會,龐籍道:“設將校於忠佐司,許多事情便就容易了。武舉進士,無非是先入忠佐司,等到軍務學得精熟,再高其階級,外放出去統兵便了。只是其他將校,要如何選到這裏面來?單憑武舉,只怕不敷軍中所需。”

徐平道:“不如這樣,武舉之外所缺人手,一從軍中選取。征募來的士卒,若有忠謹可靠,又聰明伶俐之人,可由各軍推舉,入忠佐司之將校營。只是此輩選入忠佐司,必知書識字才可,也是朝廷勸武人讀書的意思。再者每次科舉,有那省試之後落第的舉子,年紀尚輕的,想去軍中效力取功名,也可試過之後,入忠佐司學軍中事務。”

眾人商議,除了徐平這個辦法之外,又加上了一個恩萌之武官,通過考試之後也可入將校營。禁軍改革之後,地位大大上升,參軍也是一條正經的晉身之階。

徐平不喜歡恩萌,但這種事情無法杜絕,還是留下來。現在的官員大多是帶著家眷四處遊宦,官員一旦故去,全家都會面臨生計問題。不許恩蔭,反而是欺負那些清廉自守的官員,讓律己不嚴的官員得意。做官,權力就掌握在他手裏,又不能全部的官員全部都要求進士出身。不制度化的恩萌,越不要臉的官得利越大,還不如現在這樣呢。

政權是治理國家,造福內部絕大部分人,凝聚人心的,不是個人來修煉的地方。朝廷用人,選的是最合適的,而不是選個人品德最好的。在對人才的要求中,個人的品德排不到要求的前三去。自從士大夫成為統治階層的重要成員,就一直有人對這一點報有不切實際的認識,不看官員做事的能力怎麽樣,而是盯著私德不放。

恩萌制是解決各種問題,不得不采用的辦法,如果不用這個辦法,會造成更加惡劣的後果。把官員得到的好處放到台面上,終歸是好過在台面下無所不用其極。

或許有一天,恩蔭制終究會被放棄,但卻不是徐平這個年代,徐平選擇了接受。

在忠佐司設將校營,相當於在皇帝身邊建了個軍校。學員來源有四。一是各州武舉所取的進士,他們學習完成後,授的軍階會比別人高一些,起點較高。還有一類是征來的兵士中,服役期間表現優秀或立過功的,也會選入到這裏面來。再有一類,是過了省試而在殿試中淘汰下來的進士,相當於文人參軍。最後一類,就是恩萌授官的。

以後整編過的禁軍,軍官將大多數從這裏出去,以這些為主,配合在實戰中升起來的軍官,組成軍隊的中堅力量。

論過了禁軍中的軍官培養力法,呂夷簡道:“還有一事。昭文相公回京之前,安排折繼閔一軍整訓,完成後去接劉兼濟一軍。此時折軍已整訓完成,要去接劉兼濟,有一樁難處。本朝已與契丹休兵,那裏又正處前線,大軍調動只怕引起契丹疑慮。”

徐平聽了,不由笑起來:“此是軍各軍換防,只要事前知會契丹,何必多慮?”

龐籍道:“相公在西北的時候,把契丹打成了驚弓之鳥,本朝說是換防,契丹只怕未必會信。數萬大軍突然前出,縱然知會過了,契丹也會有應對。”

“那就讓契丹應對了。”徐平面帶笑意。“兩國休兵,只說前線有那麽多軍,又沒有說不許換防。依然看,知會過契丹,就該讓折繼閔大張旗鼓地去接劉兼濟,非要交接得清清楚楚才讓劉兼濟帶軍離開。”

看著徐平的樣子,呂夷簡一下子明白過來:“昭文相公的意思,就是要用這個法子來折騰契丹?——也是,以後的歲幣該如何,契丹一直推托,正該如此!”

徐平道:“兩國休兵,可沒說一定要邊境太平。兩個大國之間,哪裏能夠平日一點小誤會沒有?依我看,有點誤會是正常的。”

宋朝正占上風的時候,怎麽可能讓契丹安安定定地過日子。徐平臨離開時,讓折繼閔到時去接防劉兼濟,就是為了折騰契丹。這次是換防,以後還有邊境大軍的演習呢,總要契丹人睡不好覺才好。契丹不想出馬買平安,那就得擔驚受怕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