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亂成一鍋粥(第3/8頁)

晉悼公一聽,韓厥說得很有激情,立即同意,並帶著部隊過去救宋國。

楚共王一看,這個小屁孩老大還真的敢殺上來。這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在戰場上碰到一個完全沒有想到的事,這仗還用打嗎?如果你認為還要打,那是你的事,但楚共王堅決認為不能打下去了。他上次吃了一次晉厲公的虧——晉厲公是要成年老大,吃他的虧,這個臉皮可以厚一下,還沒有丟盡,要是再給這個小孩老大海扁一頓,滿地找牙後灰溜溜地跑回去,這張臉可就丟得太徹底了。於是,在兩軍面對面時,楚共王下令撤軍——咱楚國的軍隊是熱愛和平的,是文明之師。

晉國這次出師,主動權全部拿在手裏,如果不打一仗,實在也太無聊了。楚軍已經退走,要硬狂追過去逼楚國幹一仗,當然可以過一下打仗的癮。可能追嗎?楚國雖然缺乏膽量,不想過招,但他們現在仍然是大國,能把他們趕跑就已經不錯了,要硬跟他們決一勝負,這仗的規模也太大,即使最後取得全面的勝利,但楚國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氣時,自己也離精盡人亡不遠了。因此,楚國是不能追的。楚國不能追,但還有彭城可以圍。這時,晉國不但自己出兵,而且還扯著霸主的大旗,叫那幾個小國都跟過來——即使沒有帶多少兵,但派幾個人過來圍觀還是要有的。這時,跟著晉國過來的諸侯國主要有:魯、宋、衛、曹、莒、邾、滕、薛等八國。

彭城裏的魚石哪能擋得住晉國的進攻?沒幾天就全部繳械投降。晉國把這一批俘虜全都帶了回去。

艱難的霸主

晉國覺得參加彭城之戰,來聽他們號令的只有那幾個小國,覺得這個文章題目很大,但內容實在不夠爽,因為那個齊國沒有來。於是,又高調宣布,齊國這次不把霸主的命令當一回事,就是不把大家的利益當一回事,就是自絕於人民,詔大家都打過去吧,讓他立即自絕於人民。

齊國人早上醒來時,突然看到諸侯的大軍出現在他們的城下,聽到集體高喊打倒齊國,也慌了起來,知道現在晉國真的得罪不起,忙跑過來做了一次深刻的檢討,說以後一定聽霸主的話,霸主叫打誰,我們堅決打誰。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還派他們領導的接班人太子光過去當人質。

這時,晉國再一次統一了諸侯國的思想,覺得完全可以把這個舞台的規模搞大一點。於是,就決定拿那個鄭國開刀。

當年六月,晉國首席大臣韓厥親自帶著大軍向鄭國開展軍事行動,要狠狠地收拾一把這個流氓國家。鄭國雖然有愛搞事的膽量,平時一覺得無聊,就一點兒不計後果地到處惹事,可哪撐得住以晉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打過來?

多國部隊的大軍直接開到外城,然後在洧水那裏抓住鄭國的步兵,猛扁了一通,把鄭國打得不敢再探頭。

晉國仍然覺得不滿足,大軍浩浩蕩蕩地通過鄭國的土地,直接進入楚國的領土焦、夷以及陳國的境內。

晉國這時確實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韓老人家在前頭牛哄哄地讓在大軍橫沖直闖,不分國界地到2處跑,晉悼公和衛獻公則帶著另一支部隊在戚地那裏,做前方部隊的後援。

楚國這才知道,以前想占這個便宜,實在是腦子進水運轉出來的。這時看到鄭國不斷地向自己呼救,如不出兵,恐怕以後連個盟國也沒有了——現在楚國的市場本來已經十分有限,要是鄭國再被晉國玩完,成為晉國的一部分,楚國以後就更加動彈不得,因此,不管怎麽樣,也得先救一下鄭國。

楚國並沒有直接派著大軍殺到鄭國那裏,而是再拿宋國來欺負一下。這時,鄭國也派部隊夾擊宋國,取得了一個成果——奪取宋的犬丘。

鄭成公覺得很爽。可他的爽還沒有退下來,他那個身體就被重病打垮。

在他病得很重的時候,他的得力助手子駟對他說:“老大,現在咱們鄭國有點兒吃不消了,還是改變立場吧。”

鄭成公卻堅決反對:“楚共王以前為了咱們鄭國,連眼睛都給人家射瞎了。咱沒有理由背叛他啊。”這哥們兒還真夠意思。

子駟也夠意思。

鄭成公說完這句很夠意思的話後就死掉了。子罕和子駟就成了鄭國的實際領導人。

大家這時都已經覺得這個苦真的不能再吃下去了,都紛紛向新的最高層提出,還是脫楚入晉好啊。好多少倍?至少好五倍。

可子駟反對,他反對不是為他自己反對的,而是幫那個已經死去的鄭成公反對的。大家見狀也沒有辦法了。

鄭國那些大夫沒有辦法,但晉國卻有辦法得很。

按照韓厥同志當初提出的戰略要求,就是通過救宋來把這個國際事務不斷地做強做大,通過跟楚國和鄭國的摩擦來再一次把諸侯集中起來,把霸主的大旗舉得更高。他們的最終目的並不是想把哪個國家徹底打倒。所以,在把國際事態的規模攪大了之後,雖然部隊不斷地緊逼著鄭楚兩國,但那雙眼睛卻死死地看住諸侯國,看看他們對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