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另一個秦嬴的崛起(第4/16頁)

這事傳到大軍事家孫武的耳朵裏,大軍事家贊不絕口:晉國歸焉。

趙鞅玩政治有一套,在戰場上也很牛。

趙鞅是晉國趙氏家族的最高領導人。當時,趙氏的根據地不但在晉陽趙鞅的封地那裏,而且還有一個宗支在邯鄲,稱邯鄲趙氏。當時邯鄲趙氏的第一人叫趙勝,是那個趙旃的後代。此時與趙鞅的親戚關系已經很遠了,再加上又娶了中行氏為妻。中行氏是士鞅那一派的。如此一來,邯鄲趙氏反而離中行氏更近。

趙鞅這時雖然韜光養晦,但肯定不願別人在自己的地盤裏來個顏色革命,最後使邯鄲趙氏成為自己的敵人。此時,趙勝已死,趙勝的兒子當了邯鄲趙氏的一把手。趙鞅決定把邯鄲的五百戶遷到晉陽,讓邯鄲趙氏從地域上變成晉陽趙氏。他請趙午過來商量。

趙午說:“我沒有意見。但得回去跟大家勾通一下。”

他把這個意見傳達了。大家不同意。

趙午說:“不同意得有個理由啊。”

天下別的東西不好找,但理由是最容易找的。就說是現在齊國正對咱們虎視眈眈,咱們正需要人力啊。所以不能把這五百戶移民。

趙午覺得這個理由很充分,連夜跑回去向趙鞅說明。

趙鞅是什麽人?不用開動腦筋就知道這是在忽悠他,當場大怒起來,再次把他剛果的一面展現出來,手一揮,刀斧手沖出,把趙午來個斬立決。

這一刀下去,後果很嚴重。

邯鄲趙氏聽說趙午的腦袋給砍了,群情大嘩,立馬搞成個聲勢浩大的群體事件。

此時,士鞅已死,輪到荀躒當老大,趙鞅晉升二把手。

荀躒雖然跟趙氏不合,但荀躒歷來低調,這就讓趙鞅得以松了一口氣。他再次展現出那個果斷的性格,決定武裝搞定邯鄲群體事件。

公元前497年的夏天,趙鞅命上軍司馬籍秦帶兵攻打邯鄲。他原本以為,邯鄲趙氏沒有什麽勢力,籍秦一去,就可以把那一幹不明真相的群眾搞定,然後抓到那幾個鬧事的挑頭人,愛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

他光樂觀地看著這個前景,卻徹底忘記了籍秦的背景。這哥們兒也是晉國宗室之後,跟荀氏向來走得很近。後來,荀氏化分為智氏和中行氏,他又堅定地站在中行氏的立場上。中行氏與範氏即士氏歷來保持著高度一致的傳統友誼。而他長期以來又趙鞅的部下。於是,這個籍秦就成了中行氏安插於趙鞅身邊的臥底,天天免費給中行氏提供趙鞅的情報。

趙鞅卻一點兒不知道,仍然把他當自己忠誠的部下,派他帶兵去幫自己打仗。

籍秦接到命令之後,在第一時間裏並沒有跑到部隊那裏傳達,而是連夜告訴了中行氏。此時,中行氏的老大是荀寅,而範氏的老大是士鞅的兒子士吉射。這兩個哥們兒接到情報後,立即開了個短會,會議在很短時間內就達成一致,等趙鞅跟邯鄲趙氏死磕的時候,派兵從背後猛踢趙鞅一腳,不把趙鞅搞死才怪。

對於,這個陰謀,趙鞅一點兒沒有察覺。

但那個董安於卻有預感。

他對趙鞅說:“我看中行氏和範氏不懷好意啊。請老大先下手為強。”

趙鞅說,萬萬不能啊。晉國的法律規定,誰動第一刀,誰負全責。咱不能做違法的事啊。咱們還是後發制人吧。

董安於不同意,但反對無效。

董安於確實是個猛人,看到老大只想當遵紀守法的良民,卻不管後果的嚴重。於是,他決定自己調動趙氏的部隊,做好迎敵的一切準備工作。

老董的這一步,最後挽救了趙氏。

過了一個月,中行氏與範氏果然帶著部隊向趙鞅發動攻擊。

那個籍秦正等著這一天的到來,立馬轉過槍口向趙鞅猛攻。這哥們兒在進攻邯鄲時,愛打不打,天天磨洋工,這時打趙鞅時卻賣力得要命。

趙鞅想不到連籍同志也反他,一時幾面受敵,哪能招架得住?最後只得跑路,一口氣狂奔到老根據地晉陽。

幾個對頭都帶著部隊追上來,把晉陽包圍得水泄不通。

如果中行氏和範氏鐵板一塊,團結一致,努力攻打,趙鞅就這次就死定了。

士吉射他們只是眼睜睜地在那裏一臉笑容地等著最後的勝利。哪知,那個荀躒不幹了。大家知道,荀躒現在是上軍將,晉國的執政大臣,是說話最算話的人物。他雖然跟中行氏同為一脈,可早已有了裂痕——政治的盟友千變萬化,哪怕是親兄弟,在該成為敵人時立馬就可以反目成仇。他雖然不算趙鞅一派,但他更不願意士吉射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因為這個士吉射不但聰明過人,而且人品巨壞,絕對不是一個好同事。

於是,他跑到晉定公面前,翻開晉國的法律條文,大聲念:“君命大臣,始禍者死。”然後合上法律本子,說,現在地球人都知道,這場亂子是士吉射他們開的第一槍。所以,請把中行氏和士吉射他們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