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另一個秦嬴的崛起(第2/16頁)

那時是典型的世襲制,老爸死了,只要還有兒子,不管這個兒子年紀多大,全日制學歷有多低,都得接過老爸的槍,坐上老爸的位子,行使老爸的權力。如果是在和平時期,接管這些政治遺產,那是很幸福很風光的。

可現在,晉國和平嗎?

當時趙鞅多少歲?

我們只知道他老爸死的那一天,離他死去的間有整整五十年。如果他只活六十幾歲,那麽,他接他老爸的班,也就只有十多歲。你是知道的,當時,能活六十多歲以上的人,實在是稀有人士。

所以,我們可以斷定,他上位時,年紀最多相當於一個初中畢業生,放到現在,天天還跟家長鬧著要壓歲錢上網吧。可他那時已經成為下軍佐。

晉國的執政制度不像其他的諸侯國那樣,分什麽大夫之類,而是非常體現先軍政治。六卿所坐的位子分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

趙鞅是下軍佐,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下軍的副司令,在六卿的排名中,排在最後面。

當時六卿的排名是:中軍將韓起、中軍佐荀吳、上軍將魏舒、上軍佐士鞅、下軍將荀躒、下軍佐趙鞅。

中軍將是第一把手。

當時的六卿雖然表面上很和諧,其實個個都在磨刀霍霍,要把其他同事搞定,然後把對方的大權拿在自己的手上。所以,在這個領導集體裏混,你要是稍一不小心,立馬就大禍臨頭——這些卿族,殺政治對手的業務十分熟練,一旦動起手來,不將你滿門抄斬,絕不罷休。

這一點,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趙氏家族。如果當時,不是韓厥救了趙武一命,現在趙家早就滅絕了。所幸的是,現在第一把手正是韓家。

韓家是趙氏的傳統盟友。

於是,在趙成掛掉後,韓起仍然讓趙氏擠進六卿這個領導集體。

有了這個保護傘,趙鞅這才得以成長起來。

六卿的爭鬥非常殘酷和激烈。

當然,這個殘酷和激烈並不時時上演。

當這個領導集體裏的第一把手是一個強勢人物時,大家表面都會笑嘻嘻的,都會經常在飯桌上碰杯,都會在鏡頭前面握著手,在主席台上親切交談。可是一旦風雲變化,立刻大刀閃亮,老子要殺的人就是你!

趙鞅就是在這樣的政治環境裏混的。

韓起是個好領導,他讓才脫離小屁孩時期沒有幾天的趙鞅當了第六把手,並不是只想讓他在高層裏混,當個吃空響的高級公務員,而是真心地幫助他成長起來。

趙鞅上任沒幾天,韓起就讓他走進公眾的視線裏。

趙鞅第一次出場的機會是出使周。

此時,周雖然沒有多少人記住了,但周王仍然是大家的共主,是名義上的全國第一把手。諸侯很亂,而周王朝也亂。

現在是周景王姬貴在位。這哥們兒在位二十五年了。如果總結起來,這二十五年,實在是不平凡的二十五年。這個不平凡主要在於,周王朝的財政赤字空前,數額幾乎年年創歷史紀錄。

這位大王缺錢缺到什麽地步?

連日用器皿都得向諸侯們伸手。

可是當時的晉國硬是經常不給這位共主提供這個方便,因此,他對晉十分不滿:你是霸主,可你也是屬於我們姬家的啊。

有一次,那個趙鞅的上級荀躒代表晉國去參加他王後的葬禮時,兩個人在一起吃飯。服務生端酒上來,姬貴就指著那個酒壺說:“呵呵,這個酒壺是魯國送給俺的。其他各國都給俺送了好多東西。你們晉國從來沒有送過這些東西給我啊。”

荀躒一聽,心裏可能有點兒難受。可他那個跟班籍談大概平時牛慣了,這時就出來幫老大據理力爭,大聲說:“以前晉國受封時,中央王朝就沒有給過晉國什麽東西。現在我們晉國又很忙,沒有時間送這些東西過來。”

姬貴一聽,立刻轉過臉來跟籍談理論,說中央王朝給晉國的東西多了去,比如密須的名鼓以及大輅車,闕鞏的鎧甲,襄王所賜的大輅、戎輅之車,斧鉞、黑黍釀造的香酒,紅色的弓、勇士,等等,你們的文公全部接收過去了。你怎麽說沒有給過你們?再來說說你的祖先吧。你們家族本來是幫晉國管理典籍的,所以你們才叫籍氏。管理典籍的都健忘到這個地步,你還在這裏亂叫,算是有種了。

籍談一聽,這才知道,有時是不能亂多嘴的。

最後,姬貴說了一句: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這就是那個著名的成語“數典忘祖”的原版。

姬貴雖然創造了一個成語,顯得很有文化。可他再怎麽有文化,也挽救不了周朝的命運,連王朝的財政也挽救不了。最後,他也在貧困中死去。

周景王生在一個低迷的年代,注定他死得也很窩囊。他死後,他的兒子們亂成一團。他任命的接班人姬猛即位,不幾天就給人家砍了,然後第二個兒子上位,就是周敬王。可是其他王子仍然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