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另一個秦嬴的崛起(第3/16頁)

韓起決定派兵為周王朝靖難。仍然派荀躒出馬,副手是趙鞅。

荀躒雖然智商很高,但做人比較低調,城府極深,所以很能容納趙鞅。只是這場靖難之仗不是那麽容易搞定。他停停打打,硬是搞了幾年,搞得他自己都累了困了,亂子仍然沒有消停的勢頭。

國際社會對這事的看法很大,覺得晉國也沒有什麽了不起,這麽一個小亂子,居然打了這麽多年,都打成長爛尾工程了,一點兒霸氣也沒有表現出來。韓起也急了起來,跟第二把手士锜開了個會,說再這樣下去,咱們晉國的臉面都要變成狗臉了。在六卿這個集體裏,士家與韓家合作得並不緊密。可到了這個時候,士锜還是不敢投韓起的反對票的。於是,韓起決定,召開諸侯大會來解決這個事。士锜同意。

那派誰去呢?

韓起說,趙鞅吧。

士锜一聽,心想他能嗎?但他不說。呵呵,那就讓他出醜吧。他丟臉跟老子一點兒關系都沒有啊。

於是,韓起派趙鞅當晉國全權代表,出使周王朝,主持這次諸侯大會。

這時是公元前517年,趙鞅上任三年,從年紀上看,還屬於憤青階段。但他的表現卻一點兒不憤青,而是冷靜得很。他跟隨荀躒三年,本來並不復雜的戰爭,硬是玩了三年,復雜得像一團亂麻。在整理這團亂麻時,他學會了冷靜,更學會了剛毅果斷的工作作風。

當時,參加大會的還有很多小國:魯、宋、衛、鄭、曹、邾、滕、薛等國。

會議的地點:黃父。

會議的主題是號召大家團結起來力挺敬愛的周敬王,給他糧食,讓其回到首都。誰要是不給糧食,誰就是反動派,誰要是不保衛他,咱們就打倒誰。大家想不到趙鞅的主旨發言,居然這麽嚴厲。趙鞅還真像個大政治家。

他問大家:反對的請舉手。

宋國的代表樂大心說,我們到這裏來,是大王的客人,他應該招待咱們才對,憑什麽還要送給他糧食?我不送。

趙鞅的副手立刻嚴厲地對他批判了一把,把他批判得一點兒臉面都沒有。其他人誰也不敢說什麽了。

第二年,這個動亂就徹底平定了。

平定了這個動亂,對周王朝來說,真的沒有什麽很大的意義,但對於趙鞅而言,意義實在太重大了。荀躒折騰了三年沒有搞下來的事,他一年就全部搞定。

這次大會,史稱“黃父會盟”。

董安於的預見

韓起的具體出生時間,沒有記載,但可以知道的是,這位老爺子的壽命很長。他是韓厥的兒子。其他六卿都換了幾代人,他仍然占著位子沒有死掉。他的長壽對趙鞅有著巨大的作用。但他再怎麽身體健康,再怎麽長壽,他也是人,是人都必定死掉。公元前514年,晉國這位久經考驗的領導人終於死去。

按照論資排輩的上位規則,魏舒接過韓起的班。

魏舒就沒有韓起老人家的運氣了,才當家作主幾年,就在一場意外中死去。

於是,士鞅登上歷史舞台。士鞅不是什麽好鳥,又貪又陰險,對曾經跟他有矛盾的魏家給予大力打擊。

趙鞅這時也已經變得成熟,知道韓起、魏舒一死,他們這一派的力量已經變弱了。他躲在一旁,進行了一番總結,知道韓家和魏家的老大一完,勢力就跟著疲軟,主要是手下人才不多,也沒有拉攏到足夠的民心,全靠一人之力,等這個強勢牛人一死,整個這一派就一口氣沉底,要恢復元氣,至少得等幾十年。

於是,作為韓趙魏勢力的代表人物,他沒有直接面對士氏,進行權力爭鬥,而是老老實實地退下來,在自己的封地裏進行改革,打造一塊堅固的根據地。

首先,他大量網羅人才,一下就把董安於、尹鐸、傅便、郵無恤、史黯、竇锜等人收到自己的帳下,為他賣命。然後打造自己的國際形象,跟很多國際名人交住。

當然,光做這些形象工程還是沒有多大作用的。還得開發一些惠民政策,讓老百姓也擁護你。

當時,六卿鬥得你死我活,但都還注重民間力量,知道民心是可用的,因此老早就在自己的封地裏實行土地改革。當時仗量田地可不像現在這樣,一畝等於多少平方米,用的是國際標準的尺子。那時的測量器是腳步,百步為畝。六卿為了拉攏民心,早先時候就突破了這個仗量規則,要一百零幾步為一畝。範氏、中行氏、智氏比較自私,派出的測量員卻都是矮子,不但步子邁得短,而且數量也沒有突破幾步。魏氏和韓氏又比他們大方一點。趙鞅卻規定,在他那裏畝制是:以一百廿步為寬,以二百四十步為長,大大超過了另外五家。

於是,趙地民心大悅——不悅才怪。

更要命的是,其他五家都還讓老百姓交農業稅,趙鞅幹脆來個“公無稅焉”。呵呵,當前些年,我們取消農業稅時,大家高興得見面就笑。哪知,三千年前的趙鞅就曾經取消過農業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