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開始復興(第3/7頁)

魏國部隊大面積地進入秦國的領土。

秦簡公沒有辦法,只得不斷地退卻。

吳起當然不斷地前進,先後占領河西地區的臨晉、王城、元裏、洛陰、合陽、陰晉等城。

吳起更可怕的是,不但打仗無敵,對做群眾思想工作、爭取民心的業務也很精通。他占領了大秦國的地皮之後,軍紀異常嚴明,制定了很多利民惠民政策,一下就把當地的民心拉攏過去。

秦簡公面對強悍的吳起,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只得下令全民皆兵,甚至所有公務員也都武裝起來,準備作最後一戰。

幸虧魏國的實力還不太雄厚,沒有一口吞掉秦國的能力。

但從此之後的一段時期裏,秦國被魏國死死地逼在西部,斷絕了與中原諸侯的交往。而魏國卻因此獲得一個發家致富的機會,一舉穩了強國的地位。

秦國就這樣陷於一段郁悶的低潮時期。

而秦簡公不久也跟著郁悶地死去。

秦簡公死去後,他的兒子即位,就是秦國的第二個惠公。

不久,讓人懼怕的魏文侯也死去。魏國人覺得他老家人去世得太早了。其實他死的時候,已經是魏文侯五十年,要知道當時很多人都活不到五十歲啊。

於是魏武侯即位。

秦國以為,魏國新君上任,可以松一口氣了。哪知,魏武侯也是個猛人,長期跟著老爸混,雖然比他老爸差了幾個档次,但也學了一套很過硬的本領。他上任才三年,就讓吳起再次把秦國和鄭國猛打一頓,讓大家知道他的存在。

秦國被打得很沒有面子。可魏武侯卻只把這場戰鬥當成是熱身賽。

兩年之後,他發出號召,魏趙韓三國聯合起來,結成三晉同盟,向周邊國家開戰。那兩家一致同意。於是,三家組織部隊,先向楚國沖過去,占領了楚國的大梁,然後深入楚國腹地。大楚全國人民的臉色全面發白。楚悼王再三向盟軍求和,可盟軍不理。

楚悼王沒有辦法,只得派人跑到秦國,請秦惠公幫這個忙。說現在盟軍又牛又猛,你要是再只當觀眾,下一步就會輪到你了。

秦惠公老早對魏國就恨得要命,就想找個機會為老爸爭回那個臉。現在看到魏國主力全部去打楚,覺得機會就在眼前,於是就決定發兵。

秦惠公現在已經有了恐魏症,所以,不敢直接向魏國開戰,而是選擇了韓國。韓國在盟軍中是最弱的。

果然,一出兵就拿下了韓國的宜陽。

而這時,齊國也接到楚國的請求,準備向盟軍動手。盟軍只得把主力從楚國後轍,進行後院保衛戰。

公元前390年,秦兵與魏韓聯軍在武城相遇。雙方大戰,不分勝負。而此時,齊國的田和又攻打襄陽的魏軍,並占領了襄陽。形勢似乎對秦國很有利。

秦惠公也認為,這是秦國最好的機會。

於是,他一咬牙,進行全國動員,組織五十萬部隊,浩浩蕩蕩殺向陰晉。陰晉是秦國向東的咽喉要道。

但他只想著勝利在望,卻忽視了一個致命的存在。

這個存在就是吳起的存在。

當時,吳起仍然是魏國西河的最高軍軍政長官。他老早就嚴重關注著秦軍的行動。

魏武侯看到秦國大軍盡起,也趕到前線,犒勞將士。

秦惠公在陰城外擺開陣勢。

如果是換作別人,可能會被秦國這個聲勢嚇死。可秦惠公不幸碰上了吳起。

當時,吳起手下只有五萬人。

五十萬對五萬,光用腳踩都可以踩死魏軍。

當時,秦惠公的信心應該是滿滿的。

可吳起的信心是也滿滿的。他一點兒不管秦兵人口數量,他只相信自己的士兵能以一當十。秦國的士兵沒有想到,他們所碰的士兵比一群瘋子還可怕。他們只在意向前沖殺,別的什麽都不顧。結果,秦惠公大敗,敗得比他的老爸還要難看。

從此,秦國又躲在一個角落裏,向烏龜學習,不敢再伸頭出來了。

但你不出頭,並不表示人家就不動手了。吳起帶著部隊繼續向秦國發動攻擊,再次把秦軍大敗於武下。

秦軍的這場大敗,發生於公元前387年。

秦惠公也在這一年死去。

歷史最終選擇了公子連

秦惠公的繼承人是他的弟弟秦出公。你一看到這個謚號,基本就能知道他的結局了。

秦出公並不是因為自己太菜,才成為秦出公的,而是因他當老大時,才兩歲。

你想想,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到處都在上演弱肉強食的血腥大戲,一個還在尿褲的小屁孩能當什麽家?

這樣,就由他的老媽來掌握這個國家機器,天天向全國人民發出最高指示。

如果這個秦國頭號寡婦有武則天的水平,那也沒有什麽。可這姐們兒差武則天太遠了。她覺得目前秦國最有才的不是那些大臣,而是她身邊的那幾個宦官,什麽事都和他們商量,都由他們去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