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開始復興(第4/7頁)

於是,那些有水平的大臣都紛紛跳槽,跑到別的國家去了。那時是中國人才流動最猛的時代。只要你有水平,可以到處找工作。

秦國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如果魏國在這個時候,發動大軍猛打秦國,估計不用費什麽力氣,三秦大地就可以劃歸魏國版圖了。可是魏武侯不是魏文侯,他雖然勇武,但腦袋在關鍵時刻不夠用。尤其是對外交事務,目光就是不夠長遠。他雖然幫齊國的田和搞了個諸侯之位,因此跟齊國建立友好關系,可又跟趙韓兩國鬧僵了。

魏武侯這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周邊全是敵人:楚秦趙沒有一個國家跟自己是友好鄰邦的。他這才知道,得跟這些國家修好。可跟誰修好呢?

楚國給他們打得老死不再相見,趙國跟他們聯合了這麽久,最後利益一點兒不沾,他們能信得過自己嗎?

看來只有動秦國的腦筋了。當然,秦國更恨他們。可現在秦國很亂。如果想辦法把這個秦出子打倒,讓親魏的人當上秦國領導人,他會聽自己的話吧?

我們的秦獻公——當時還是公子連的時候,便進入魏武侯的這個計劃之中。

公子連被人叫了過去,說現在秦國是孤兒寡母當政,朝政亂得像一鍋八寶粥,魏國願意幫助你回去就任新秦國元首。

公子連一聽,立馬知道了魏武侯的用意。這哥們兒在魏國流浪已經二十九年,已經完全成熟了。他並沒有當場表態。魏國這些年來,是秦國的死敵,現在他要是在魏國的幫助下回國,廣大秦國人民群眾肯定不歡迎他,到頭來只怕把秦國搞得更亂。而且,自己要是接受了魏武侯的這個幫助,以後自己就永遠成為魏國的跟班並接受他的擺布。公子連恨他的叔叔,但更恨魏國。如果當上秦國的老大,不能攻打魏國,為秦國這麽多年的屈辱爭回臉面,他當這個秦國老大還有什麽意義?

但他又不能拒絕魏武侯。他要是拒絕了,他在魏武侯的眼裏就沒有一點兒價值了,到時魏武候對他會什麽事都能做出來。

他在艱難思考之後,最終作出自己的抉擇:自己回去,靠自己的力量當上秦國的老大。他多謝了魏武侯的好意,說現在魏國也很困難,自己一個流浪漢,不能分散魏國的力量。自己的事還是自己解決吧。

如果是別的老大,看到公子連這個態度,肯定對他很警惕。可是魏武侯卻很高興——只要他答應回國,目的就達到了。

他當場送給公子連很多金銀財寶以及馬匹。

公子連知道,現在秦國那些大臣肯定恨太後恨得要死,於是,先派人潛回秦國,跟太後的反對黨取得聯系,結成反太後聯盟。

那幾個潛伏人員很有水平,到了秦國之後,不但跟那些反對派聯系上,還到處派發現金,拉攏了一大批將軍和大臣。然後為公子連制造輿論,說只有公子連才能救秦國,為公子連的最後出場打下輿論基礎。

如此玩了一年。公子連知道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他告訴魏武侯,自己要動身了。

魏武侯過來為他送別。

兩人大吃大喝之後,按照慣例,他們得對天盟誓。以前晉文公就跟秦穆公玩過這一套。

公子連發誓說,如果回國當了老大,不管秦國如何發達,只要魏武侯還在位,秦國永遠不與魏國為敵。

魏武侯一聽,心裏很不爽。可到了現在他也沒有辦法了。

公子連就這樣帶著自己的幾個跟班,日夜趕路,當來到秦鄭兩國的邊界時,守將硬是不讓他們過關。他雖然很生氣,但沒有辦法,只得又繞道戎族之地回國。

秦國的首席大臣菌改早已出來,在焉氏塞那裏迎接他,然後在西河宣布:從此以後,公子連是秦國的最高領導人。

太後知道後,當然不願意,便派部隊過去抓他。哪知,那個帶兵的將軍早已經被公子連的手下收買,才到半路,就做全軍的思想工作,說只有跟公子連才是最好的出路。大家一聽,都表示同意。於是,大家集體宣布,一切行動聽從公子連的指揮,公子連指向哪,他們沖向哪。

首都的群臣知道後,立馬組織起來,向太後開展行動。太後平日裏只有幾個宦官。宦官掃地也許掃得很幹凈,可面對大規模的政變,哪有什麽辦法?

政變隊伍毫無阻力地沖進宮殿裏,把太後和秦出公一起殺掉,然後把他們屍體都丟到河裏,當水族的快餐。

公子連在大家的熱烈歡迎下,進入首都,當上了秦國的第一把手。他就是秦獻公。

這一年是公元前384年。

如果當時他順利繼承老爸的位子,現在他在這個位子上已經坐了三十年,算起來也是個資深的老大了。可現在他的年紀雖然不小了,但仍然是個新嫩的國家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