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連橫與合縱(下)(第4/11頁)

當然,秦國根本不會感謝他們。只要他們鬧,秦國就派部隊去打。可他們的生命力就是頑強,不管你怎麽出兵,怎麽打,就是不能把他們打死。

認真算起來,他們跟秦國的軍事較量,歷經四百多年,實在可算是深仇大恨了。

義渠雖然長期跟周朝有往來,但他們仍然保持自己的特色。他們的生死觀也跟中原漢人的生死觀有著巨大的差異。他們應該是地球上最早提倡火葬的民族。史書上的描寫很清楚明白:秦之西有義渠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而焚之,熏上謂登遐。

這話看起來很長,其實很簡單,就是:親人掛掉之後,大家立即眾人拾柴火焰高,把掛掉的人放到熊熊大火裏,一把燒成灰。他們認為,這個肉體經過火化之後,就可以變成縷縷青煙上到天堂那裏,過著天堂般的生活。

一個死了都不怕火燒的古代民族,生前一般都很強悍。他們的仗打得很猛,而且全民族都有這樣一個共識: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你想想,長期在這個思想的熏陶之下,他們不好戰才是怪事。他們是絕對的先軍體制,時時刻刻全民皆兵,只要是男的都得上戰場。

秦國跟這樣的部落國(也只能如此稱呼他們)做鄰居,當然是十分地郁悶。春秋時代,秦國在每次強大之前,都得先把義渠收拾一回。當年秦穆公用由余之計,猛攻義渠,大獲其利:益國十二,開地千裏。

義渠給秦國猛打一頓之後,終於清醒了過來,知道再這樣蠻幹下去,就會馬上完蛋。於是,就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不再一有點兒氣就大喊大叫沖上去,同為這跟送死沒有什麽差別。他們好好地休整了幾年,不聲不響地幹自己的活。直到他們覺得真的今非昔比了,就才高舉旗幟沖上來,再跟秦國較量。

那是公元前430年。這時正好秦國進入空前的疲軟階段,硬是被他們打得招架不住,不斷地進行戰略退卻,一直退出渭河下遊。義渠的國土面積增長了一倍以上。

秦國這時國力衰弱,只能眼睜睜地面對義渠的囂張,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可義渠仍然不滿足,仍然死盯著秦國不放,只要有機會總是上前撈他一把。

公元前352年,秦國好容易松了一口氣,出兵向魏國報仇。哪知,義渠一看,機會來了,又拿著武器沖上來,想占個大便宜。此時的秦國已經不是原來的秦國了。在把魏國打了一把之後,立即回過頭來,把老是用舊眼光看人的義渠打得遍地找牙。

義渠這才知道,老眼光看人實在會吃大方。他們看到秦國的攻勢實在強勁了,自己的抗打擊能力已經發揮到了極限,再打下去,就會完蛋。於是,對秦國說:“我們投降了,行吧?以後你就是我們的老大。”

秦國當然不能把義渠滅種,於是就停止了戰鬥。

到公元前327年,秦國宣布義渠為大秦帝國的一個縣,讓他們正式全面加入秦國。

可義渠的內心並不服氣。

他們仍然睜著那雙犀利的眼睛,盯著這個世界。他們仍然覺得他們還是有機會的。因為現在天下越來越亂。亂世是制造機會的時代。

公元前318年,他們突然宣布脫離秦國的統治,然後聯絡東方諸侯國要給秦國來個四面夾擊。開始時,他們很高調,秦國也很害怕。可秦國不是別的國家,不會一害怕就屈服。

秦惠文王認為,義渠的人看上去好像個個肌肉發達,滿臉橫肉,似乎只知道殺個你死我活。那雙眼睛布滿鮮紅的血絲,但盯著金錢的神態也跟平常人一樣。於是,派人拿著大量的金錢和布匹,還有美女,送給那個挑頭人。

哪知,那個義渠王看了這些金錢和美女之後,照單收下,然後轉過頭來,仍然滿臉橫肉地宣布,繼續開打——咱們要是打贏了,得到的金錢會更多,得到的美女會更漂亮。秦國居然被打了個大敗,又喪失了一部分土地。

秦惠文王恨得牙齒都咬得差點落下來。

在搞定蜀之後,他決定再把這個狂妄的義渠收拾一回——中原那麽多個強國都給自己打得怕了,難道真的打不過義渠?

公元前314年,也就是在取蜀的兩年後,秦國調集重兵,從東、南、西三面大舉向義渠進攻,把義渠打得到處狂跑,奪得二十五座城。

義渠國的面積大大縮水,短時間內肯定不能恢復。

秦國西部的安全系數大大加強,可以又把力量轉到東面了。

於是,他們決定把矛頭指向曾經揚言給秦國制造麻煩的韓國。

岸門之戰

韓國本來是不敢向秦國主動叫板的——他們上次在修魚被秦國猛扁一頓敗得很慘之後,時時刻刻都怕秦國又打進來。所以,他們必須想辦法保全自己。但他們知道,光憑他們現在的實力,要抗強秦,實在是太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