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統天下(第4/9頁)

老將軍王翦這時一點兒沒有老態,下令部隊一路追擊,楚兵逃到哪裏,就追到哪裏。只要有楚兵的地方,就是我們殺人的戰場。

一直追殺到蘄縣之南,連項燕也跑不動了,最後被秦兵砍了腦袋。如果這顆腦袋稍微開動一點,也許還不會慘敗到這個地步。

這哥們兒也把王翦當李信,哪知最後自己變成了李信,而且比李信更慘,成了李信的升級版。

當然,即使項燕的智商再高一個档次,楚國仍然逃不過失敗的命運。

項燕是楚國最後的人才。項燕一死,楚國基本沒有誰可以與秦軍過招了。

這時,王翦一點兒不斯文了,迅速蕩平周邊的城鎮,楚國大部分地盤全在他的管轄之下。

楚國真的太大了。王翦和蒙武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最終把楚國的老大抓住,宣布楚國滅亡。

楚國是周成王時期就封的一個諸侯國。但這個諸侯國跟其他的諸侯國不一樣,他們跟姬姓關聯太少,又分封在遠離中原的邊緣地帶。這一帶的地形較為復雜,面積雖然不小,但那時都是窮山惡水——黃金地盤全讓姬姓兄弟們瓜分去了,邊遠山區就讓熊氏這樣的人去經營——後來的秦國能成為諸侯,也是因為所處的方位,實在太不理想,既沒有什麽資源,又得幫中原諸侯擋住西部少數民族的武裝。

我們從楚國的國號就知道,楚的意思就是落葉灌木。全國人民基本都在原始森林裏抓革命促生產,過著原生態的生活,是典型的欠發達地區,使他們在好長一段時期裏,基本都處於發展中國家的水平。

楚國的領導人估計對這個安排是很生氣的。他們在楚國當家做主之後,就從來不跟周王朝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後來,他們發現,他們的南部和東部地區,基本都處於未開發狀態,讓他們的發展空間實在太大了。其他諸侯,都沒有這個優勢。不久,他們就成了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他們覺得自己完全可以無視周王朝了。

於是,他們稱王。在旗號上與周王朝處於同一個档次。盡管有時他們仍然奉周為上級領導,但那只是當他們處於疲軟時期采取的一種策略。

不但是周王朝,就是其他強勢諸侯國家也不敢對楚國怎麽樣。當年,管仲很牛,齊國也很強大,其他國家也跟在齊國後面當小弟。可是管仲兵發楚國邊界,就不再打了,只找了一些借口,做好形象工程,在面子上占了一些便宜,就打道回府。

這是一個連管仲都只敢大聲譴責、不敢動真格的國家。

如果楚國能連續出現幾個楚莊王,那中國歷史還真的得改寫。

楚國後來雖然還很大,但已經不強,全是一副虛腫的狀態,而且多少年來,沒有出現一個能拿上桌面的國家元首,倒是內部爭鬥從不停止,高層互殺,已經成為常態,只是仗著國土面積大,戰略縱深長,其他國家才不敢打他們。而他們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卻越來越低。

最後是秦國看穿了他們的本質,終於一舉把他們搞定。

楚國這個有著悠久強大史的國家就這樣完蛋,他們一共存在了八百一十九年。秦國比他們嫩多了。

但這個社會永遠比的是現在進行時,而不比過去進行時。比的是當下的實力,而不是悠久的歷史。只有時時刻刻把現在的事做好,你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否則,時時刻刻把心態放到悠久的歷史裏而不思進取,以為我們的歷史悠久就可以無敵於天下,這樣的國家一般是沒有出息的。

楚國的滅亡,對其他諸侯國的震懾作用是十分有顯著的。

那麽大的一個國家,那麽多的人口啊,就這樣完了,其他國家還能守得住嗎?

滅齊

當時,國力稍微強大一點兒的,只有齊國和燕國了。

齊國和燕國又是兩個傳統冤家,即使到了現在仍然沒有和解的意思,更加沒有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一把的意圖。

於是,在滅楚的第二年,也就是始皇二十五年,嬴政對王賁說:“你去把燕國也搞定了吧。”

這時的燕國已經跟原來的燕國差得遠了。燕國本土早已經被秦國占領,他們現在是占據著遼東,在那裏呼吸著冰冷的空氣,瑟瑟發抖。他們沒有別的辦法,只是希望秦國人怕冷,不要到遼東來就好了。

但秦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麽冷?

王賁帶著一支部隊來到遼東。

燕國連個抵抗的動作也沒有就被王賁收拾了。

燕國在歷史上一直是個不算強大的諸侯,但他們的祖先很牛。燕國的開國君主就是那個有名的召公。這哥們兒曾經與周公一起,把持周王朝的朝政,在歷史上制造了一段“周召共和”的佳話。而且召公的後代經常在朝主持全面工作。但他們也跟周公一樣,自己很牛,子孫卻很不過硬。他們封國所處的位置也十分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