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戰機!戰機!(第2/5頁)

關羽父子聽見值班校尉的大聲傳令:“稟上將軍,參軍馬謖到。”

“總算到了!”關羽嘀咕一聲,在赤兔馬上坐正了,朝入口處望去。那裏,馬謖正策馬朝他飛馳,看見他之後,立刻下馬拜揖道:“馬謖拜見上將軍!”

關羽回禮,微笑道:“參軍辛苦。你此次來荊,是要調兵入川吧?”

“將軍神武,一料便中。”馬謖恭敬地回答。

“我早替大哥準備好了,給你十二萬精兵!”關羽自豪地仰天長笑道,似乎這十二萬精兵,就是天兵天將。

馬謖大驚,失聲道:“十二萬?調兵十二萬之後,將軍拿什麽守衛荊州?”

“我留三萬兵足矣。荊州城中兩萬,章陵南陽各五千。”關羽胸有成竹地回答,自負之情溢於言表。

馬謖想起臨行前,軍師諸葛亮關於“荊州是吾命脈,萬不容失,而雲長自視甚高”的叮囑,沉吟道:“軍師再三叮囑,荊州是吾命脈,萬不容失。上將軍兵馬太少,萬一——”

“沒有萬一!”關羽嗔喝道,“一年之內,曹操絕無攻荊可能。東吳孫權,既懼我又懼曹。我有三萬軍在此,荊州萬無一失!”

馬謖略有不快,但仍然微笑著提醒道:“上將軍說得是。不過,主公取川地後,必揮師漢中,攻取中原。是時,定會需要將軍由荊州出師,先取襄陽,再北擊許昌,協助主公攻取天下。到了那時候,上將軍就會覺得兵少了。”

關羽微微一怔,不過片刻之後,卻又自負地呵呵笑了:“是啊。到那時候,我若有十萬精兵,定能蕩平天下。”

“所以,請上將軍留下六萬軍吧。”馬謖恭謙地懇求。

馬謖之所以說出六萬這個數字,還是因為軍師臨行前的關照。“見到雲長之後,你先不說主公要調他多少兵馬,而要先問他需要多少兵馬才能確保荊州無憂。如果他說三萬足矣,你就留給他五萬。他如說五萬足矣,你就留下七萬。他說七萬足矣,你就留下九萬!余者才能發往西川。”

可關羽卻分毫不讓,“三萬!”他斬釘截鐵道。

“六萬!”馬謖固執己見。

“三萬。”關羽微笑著,聲音裏卻微微有了些惱怒。

“六萬!”馬謖咬緊牙關。

關羽不作聲,面色卻漸漸冷峻,威嚴的目光裏漸漸堆積起隱約的怒氣。馬謖也沉默了,不過他的沉默暗含著一種天然的畏懼。他甚至不敢看關羽,偶然間的目光一觸,馬謖便感覺渾身一懍。

終於,馬謖垂下腦袋,小聲道:“請留下五萬軍吧。否則我無法跟軍師交代……”馬謖腦中最後的弦並沒有放松,他始終牢記著軍師諸葛亮所說的——“他說三萬足矣,你就留給他五萬!”

關羽卻大怒,他對著馬謖大吼起來:“又是孔明!你回去告訴他!讓他只管全心助我大哥謀取西川,荊州有關羽,三萬軍足矣!”

幾乎是他的話音剛落,馬謖便像挨了最後一鞭子的馬兒,立刻俯首帖耳道:“遵命。”

面對關羽這樣的人,除了服從,還能有什麽辦法呢?他不但立刻將留多少兵的最後交代忘得一幹二凈,而且連軍師另外兩句讓他轉述給關羽的話也忘得精光。

“須再三叮囑雲長,要與東吳和睦相處,萬不可兩面受敵。”

這是他別了關羽,出了荊州城門,往腦門上抹了好幾把汗之後才想起來的。他有點想轉身回去再向關羽轉述,不過他腦中接著又滑過一個閃念。關羽既不信軍師,說了又有何益?不過是徒增兩個白眼和一次怒吼罷了!他也就甩甩頭,策馬揚鞭,匆匆往西川的方向去了。

兩天之後的一個早晨,陽光像融化的蜂蜜在吳宮金碧輝煌的殿堂屋脊上緩緩流淌,後花園內,明媚的花朵壓彎了細嫩的樹枝。主公孫權遣散了所有的樂女,獨自在大堂對著唯一的一座編鐘發呆。

和煦的春風好像知道他的心事,一陣陣撲入門簾,在編鐘上肆意地敲擊著,發出嗡嗡的低鳴……

如椽的陽光也不甘示弱,從寬大的窗欞照射進來,像一道道閃亮的劍鋒,擊打著冷峭的鐘面。從孫權的角度看過去,高低錯落的編鐘之陣,宛如一方待發的士卒戰陣,井然有序,暗含殺機。

孫權圍著那編鐘,一圈圈地踱著圓形的方步。陽光照在他的額頭、鼻子、肩膀,當他背著陽光徹底轉過身去,整個背影都成了流光溢彩的金色,這讓他看上去像一尊鍍金的佛影。

不知道什麽時候,魯肅步入大堂,在身後揖道:“主公,劉備已與劉璋反目,五日前開始攻打益州。”

孫權道了聲“知道了”,卻沒有停下踱步。顯然,這件事他不是早已得到稟報,就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關羽發兵十二萬,前往川地助劉。荊州守軍,尚有三萬精兵。”魯肅頭也不擡,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