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3/3頁)

李隆基自認為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而且裴旻的懷疑固然有道理,但細細一想,真要是有問題,那就不是皮邏閣的過錯,而是自己人在搗鬼。

唐將奸殺南詔王妃在李隆基眼中已經是一種恥辱,真要還有細節,那唐王朝的顏面何存?

面子,是李隆基最注重的東西。

即便是裴旻,也無法動搖李隆基出戰的決心。

高力士也看了裴旻的來信。

原本從不過問朝政的高力士,因為李隆基的放權,現在已經漸漸成為了歷史上的那個高力士。

一個能夠代表李隆基獨斷處理事情的人物。

高力士笑道:“國公應該是從大局考慮吧,畢竟阿拉伯、吐蕃給了他不小的壓力。連南詔牽制吐蕃是一手妙棋。這妙棋讓該死的張虔陀破壞了,裴國公想要挽回局面,稍微過界,也是情有可原。”

李隆基也點了點頭,說道:“高將軍說的對,阿拉伯、吐蕃接不上易於之輩。阿拉伯攻伐天竺,輕而易舉的動用了十萬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就將天竺蕩平了。根據西方商人傳來的消息,阿拉伯能夠動員的兵力,遠不只有這十萬,真要聚兵而戰,便是翻兩三翻都不成問題。只是對付天竺,無需那麽多而已。”

“而吐蕃,老對手了。他們的實力,我們焉能不知,咬咬牙,還是能夠籌齊十萬之數的。靜遠只有隴右、河西兩鎮之兵,卻要對抗兩國,確實不容易。”

“朕之前問他有何需求,他絕口不提,顯然是不想朕為難,是朕有些矯枉過正了。”

他想了想,說道:“至於靜遠的戰略,其實這很容易。朕這就親自修書讓他放心,他的戰略,朕絕對會讓他達成。”

在決定出兵攻打南詔的時候,李隆基已經考慮到裴旻的戰略了。

兩者其實可以不沖突的。

扶持南詔對付吐蕃是因為南詔與吐蕃疆域相鄰,相比蜀中與吐蕃隔著的崇山峻嶺。

南詔離吐蕃的國都邏些明顯更近,可以更方便的威脅到他們的大後方。

但只要他們能夠一舉攻占蒼山洱海,將南詔吞為唐王朝的疆域,或者另外立一個聽話的南詔王,將一舉兩得。

到時由劍南軍負責牽制吐蕃的任務。

上有隴右王忠嗣,下有劍南章仇兼瓊,何必求區區南詔?

如此豈不比裴旻的南北夾擊更加高明有效?

裴旻看著李隆基的回信,腦中突然閃過諸葛亮的一句話: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