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青海道,求助(第3/3頁)

故而宇文融對張說是恨之入骨。

這種理念的不同,並不能單純的以對錯來說,張九齡心如明鏡,自不好多言。

不過王鉷此人,卻不在張九齡的印象中。

張九齡問道:“王鉷是何人?最近弟忙於西方事物,對於京畿情況,不甚了解。”

張光長嘆道:“要只是宇文融還好,他翻不起大浪。真正要命的恰恰是這個王鉷,子壽賢弟是不了解,此人是一個溜須拍馬的奸佞小人,但深得陛下器重。現今廟堂上高內侍第一,第二就屬王鉷。他現在主要負責太府寺的職位,但同時身兼戶口色役使、京畿采訪使、知總監、栽接使等八個重要職位,在長安現在是炙手可熱,即便是諸宰相,見到他也要禮讓三分。”

“說弟就是性情耿直,反對王鉷接管太府寺受到了嫉恨,從而聯系宇文融以及禦史大夫崔隱甫、刑部尚書韋抗一並對付說弟。子壽賢弟也知道說弟的脾氣,他性子暴躁,遇事往往對事不對人,對同僚常當面駁斥,甚至呵斥謾罵。為人處世確實有諸多不對,這一受難,算得上是墻倒眾人推。”

“而今禦史台主要由宇文融負責,說弟落在他手上,兇多吉少……還請子壽賢弟出手相助。”

說著張光對著張九齡深深一拜。

張九齡忙將張光扶起,沉吟了片刻,說道:“張兄太高看愚弟了,就愚弟的這點人脈,能夠說動長安的誰?這樣吧,我修書給裴帥,將此事細說。我人微言輕,不足以成事,但裴帥卻是國之重臣,擎天之柱,他要是願意出手相助,相信即便宇文融在如何怨恨張兄,也不敢亂來。”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此事我自當細說,裴帥願不願意出手相助,這個某不敢確定,只能勉力而為。”

張光大喜過望,他此來也不是真將希望都寄托在張九齡身上。此次千裏來尋,主要求的還是張九齡背後的裴旻。

張九齡自也明白這點,願意修書也不是單純的看在與張說的關系上,而是從大局考慮。

王鉷的為人真實情況,張九齡不好細說,畢竟是片面之詞。

但張說是士林文宗,對於李唐忠心耿耿。

當初武則天時期,就敢與張宗昌、張易之對抗,唐睿宗時期,敢於太平爭鋒,更是李隆基的謀主。

張說若因這點事情受到迫害,對於朝廷,對於李隆基的影響太大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