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孝公變法

公元前338年的一夭傍晚,一位匆匆忙忙從秦國商地(今陜西商縣)逃往魏國的人,想在邊關的客店裏住上一夜,第二天再繼續向東行進。但是,客店的主人告訴他:商君立法,沒有證件的人住店,店主人若留宿,也要連帶判罪。你沒有證件,我不能留你。這個人長嘆一聲說:商君變法怎麽弄到這種程度!這位客人萬般無奈只好離開了這個客店。

其實,這位要住店的客人就是立法的商鞅。他在秦國成、功地實施了變法,使秦國走向了富國強兵的道路,為秦國最終吞並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是,這位對秦國作出如此巨大責獻的變法者,現在卻如喪家之犬,惶惶逃命,最終他也未能逃脫五馬分屍的悲慘結局。那麽,商鞅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他為什麽要逃離秦國呢?為什麽他制定並實施的能使秦國富強的變法給他帶來的是慘死的結局?

公叔痤舉薦衛鞅 魏惠王佯應實違

商鞅原本是衛國國君的妾所生的兒子(庶孽公子),原名公孫鞅,因為生在衛國,也叫衛鞅。

商鞅是一個非常有本事的人。他初人政壇是在魏相公叔座(cuó,搓,陽平)手下做官。公叔座深知商鞅的才能,他想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向魏惠王推薦商鞅。但是,這個機會還沒到來,公叔痤自己就病危了。魏惠王聽說公叔痤病危,便馬不停蹄地趕到公叔痤家中探視,並向他詢問:萬一您有什麽不測,有誰能像你一樣輔佐我治理國家?公叔座回答:我手下有一個叫公孫鞅的人,很年輕,但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國家交給他治理(願王舉國而聽之)。魏惠王聽了之後,默然無語。魏惠王臨走的時候,公叔座斥退左右之人,悄悄對魏惠王說:如果大王不用公孫鞅,一定要殺了他,千萬不要讓他到其他國家去(王即不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魏惠王表面上答應了奄奄一息的公叔痤的請求。

公叔痤請求魏惠王若不用商鞅必殺之,本意是想說服他起用商鞅,公叔痤看出魏惠王不想重用商鞅,所以魏惠王一走,他馬上把公孫鞅叫來說:剛才魏惠王問我誰可以代我為相,我推薦了你,但我看他沒有重用你的意思。因為我做事一直本著先國家後個人的原則,所以,剛才告訴魏惠王,如果不能用你,一定要殺了你,千萬不能讓你到其他國家去。你趕緊逃命去吧,晚了就來不及了。

公孫鞅聽後,很平靜地對公叔痤說:大王既然不能聽你的話重用我,又怎麽會聽你的話殺我呢(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事實也的確如此,魏惠王從公叔座家裏出來,就對身邊的人說:公叔座這個老頭真是病昏了頭,竟然想讓我把國家交給毛頭小子公孫鞅去治理,簡直荒唐之極!因此,公孫鞅並沒有離開魏國,魏惠王也沒有殺害他。

公叔痤貴為魏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對商鞅推崇備至,極力推舉,首先是因為商鞅確實有經天緯地之才,同時更顯示出公叔座不一般的胸懷和勇敢。

古今中外,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如公叔痤)贊揚一個比他更有能力的人(如商鞅),不僅僅需要慧眼識才,更需要勇敢無畏。可惜的是,公叔痤對商鞅的贊揚為時已晚。

贊揚本身是一門大學問:贊揚與自己實力相當的人,是胸懷寬廣;贊揚不值得贊揚的人,是借力打力;贊揚比自己更強大的人,是勇敢無畏。

公叔座了解商鞅,卻不了解魏惠王。商鞅斷定魏惠王不會殺害自己,證明了商鞅的聰慧。

商鞅一再有才,到此為止也只不過是已故魏國國相手下的一位小官(中庶子),他又怎麽會跑到秦國施行變法呢?

秦孝公廣招賢才 公孫鞅火速人秦

商鞅人生的改變都是秦孝公惹的禍。

公元前361年,秦獻公去世,年僅二十一歲的秦孝公繼位。

秦孝公繼位之時,當時秦國東邊的六個強國韓、趙、魏、齊、楚、燕都已經成了氣候。周天子的力量更加衰落,諸侯之間不斷廝殺,互相吞並。秦國遠處雍州(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並,秦僻在雍州),不能參加中原諸侯的會盟,被山東六國當作夷翟(dí,敵)看待,並且時刻有被他國侵吞的可能。

這種政治局面使頗有雄心壯志的秦孝公憂心忡忡,他迫切希望能夠恢復秦穆公時代那種“東平晉亂”、“西霸戎翟”的繁榮昌盛的局面。所以,秦孝公痛下決心,公開提出:誰能夠出謀劃策讓秦國強大起來,我願意給他高官厚祿,而且將土地分給他(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與之分土”這句話出自一位國君之口極其不易,分量極重。說它不易,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許下分地與人的國君;說它分量極重,因為這句話對天下賢才的殺傷力極強!誰不願意在有生之年能夠分到賞地?除非他一無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