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李斯為政(第4/5頁)

可見,此時的秦王嬴政頭腦清醒,志存高遠,既有博大的胸懷,又有識人的慧眼,還有承認錯誤的勇氣與度量,這些正是他成就一番大事業不可或缺的要素。

因此,秦王嬴政不但收回了逐客令,而且重用了在被驅逐之列的李斯,任命他擔任廷尉。廷尉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員,與客卿不同,是實職。實際上,李斯這個時候才算真正走上了秦國的政壇。

保家國公子入秦 謀大業韓非見誅

李斯擔任廷尉之後,為秦國統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打韓國,但是也有史料記載,秦國攻打韓國是因為秦王嬴政想得到韓非。那麽韓非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竟能讓嬴政為了他一人而不惜大動幹戈?

韓非是韓國國君的兒子,生活在戰國末期,“為人口吃”,不善言辭。他曾經追隨荀卿學習,和李斯是同學,但是,李斯自認不如韓非。

韓非看到韓國積弱,多次上書獻策,但是,當時的韓王即後來的亡國之君韓王安,不接受韓非的建議,這使韓非頗為無奈。退處江湖之遠,他發憤著書,先後寫出《孤憤》、《五蠹》、《說難》等(後人把韓非這些文章匯集在一起,一編為《韓非子》一書)。他的文章傳到秦國,由於講的都是“尊主安國”的理論,秦王嬴政非常欣賞韓非的才華,並說:我要是能見到此人,和他交往,死而無憾(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李斯擔任廷尉之後,勸說秦王嬴政發動對韓國的戰爭,吞滅韓國,借此恫嚇其他各國。秦王嬴政采納了李斯的建議,派李斯攻打韓國。韓王非常驚恐,使和韓非商議如何削弱秦國(李斯因說秦王,請先取韓,以恐他國。於是使斯下韓,韓王患之,與韓非謀弱秦)。

秦王政十四年,因為秦國攻韓,韓王不得不起用韓非,並派他出使秦國。秦王很喜歡韓非,但在一段時間內並沒有決定是否留用韓非。韓非出使秦國的目的是要保存韓國,所以,李斯建議率先滅韓,韓非強烈反對。

李斯向秦王說:大王要消滅各國,韓非是韓王的同族,愛韓不愛秦,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決定不用韓非而把他放走,對我們不利,不如把他殺掉。秦王聽了李斯的話,把韓非投入監獄。季斯派人為獄中的韓非送去毒藥,韓非沒有辦法上訴,只好服毒自殺而死(王安五年,秦攻韓,韓急使韓非使秦,秦留非,因殺之)。

李斯為什麽主張殺死韓非呢?

因為政見不合。李斯主張秦國消滅六國的統一戰爭應當從韓國入手,先滅韓。韓非作為韓國的公子,當然不想看到韓國滅亡。這種尖銳的政見矛盾,讓李斯感到必須除掉韓非,秦國統一六國的計劃才能順利得到實施。這是李斯力主殺韓非的主因。

那麽,在李斯殺韓非這件事裏面,有沒有個人嫉妒的因素呢?很難說沒有,但是,絕對不是主因。此時的李斯意氣風發,朝氣蓬勃,一心想幫助秦王嬴政統一中國。秦國利益最大化是他此時考慮問題的總原則。

李斯的《諫逐客書》說理透辟,文筆暢達,全文極有氣勢。奏書中的氣勢反映了年輕的李斯信而被疑、忠而被謗的義憤,同時也表現了此時的李斯一心報效秦國的忠誠。把《諫逐客書》這篇名文和當年感慨倉鼠、廁鼠的李斯作一對比,可以明顯看出此時的李斯,壯志淩雲,豪氣沖天,一心想為秦國統一天下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有人據李斯的“老鼠哲學”推斷李斯此舉是出於個人嫉妒,也不足取。人是變化的,李斯這個時期和他早年見廁鼠、倉鼠時的心態已有很大變化,不能根據那個故事推論李斯的一切都是“老鼠哲學”在起作用。

關於韓非使秦,《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還提出了另一種說法:

韓非的文章傳到秦國,秦王嬴政看到之後,非常感慨,想見作者。李斯看到嬴政這麽欣賞韓非,就對他說:這是韓非寫的。秦王嬴政因此發兵攻打韓國,韓王才派韓非出使秦國(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悅之,未信用)。

依我之見,秦王嬴政為了得到他所崇拜的韓非而派兵攻打韓國之說近乎荒唐。韓非確實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文章秦王嬴政非常欣賞。但是,為了得到一個韓非而發兵攻打韓國,可能嗎?秦王嬴政確實是韓非的粉絲,但有這樣的追星族嗎?如果這樣追星,韓非這顆“明星”豈不成了韓國的“災星”?這真比現代粉絲更瘋狂啊!

秦王嬴政發兵攻打韓國,我認為這是嬴政發動統一戰爭的序幕。韓國離秦國最近,而且,韓國在六國之中最小、最弱。所以,攻打韓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理由明擺著。